一、《曹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以文体形式,将曹操作品分类编排,并将其残篇佚句附在书末。
二、该书以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的《魏武帝集》为底本,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的《曹操集译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等为参考进行校勘。
三、该书每篇作品均有题解,对该作品的写作时间、原由以及艺术风格有简要介绍,作品之后选列有历代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点。原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一般均改为通行简体字,以便阅读。
四、该书“汇评”部分参考了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韩格平等《全魏晋赋校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张可礼等《曹操曹丕曹植集》(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张作耀《曹操评传:附曹丕、曹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华书局编辑部《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等著作。
本书对曹操作品进行了全面收集,参考诸本对曹操作品原文进行了校注,作品均有题解,对该作品的写作时间、原由及艺术风格有简要的介绍,之后列有历代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点,对于读者了解曹操的作品有较大的帮助。
一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他出身于既有权势,又甚富有的家庭。祖父曹腾是汉末有名的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出钱买官,竟至太尉。曹操自幼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少年时代起即为世人所注目。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进入仕途。他在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军阀混战过程中壮大了自己,进而迎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鞍马劳顿,倥偬军旅数十年。平袁术,擒吕布,消灭袁绍父子,收降张鲁,战马超,北讨乌桓,南击孙权,西战刘备,终于打下了北方一片天下。
史载,曹操昼讲武策,夜思经传,登高必赋,横槊赋诗,所作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这种精神,对于社会,对于他的儿子们,都有深刻影响。他留下了诸多颇有影响的诗歌、表章和令教式散文。这些作品,发展和充实了中国固有的文学样式,体现着作者的文学见解,对后代文学的创作与文艺思想的演进产生了不小影响,从而也使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成为世所公认的文学家。
二
曹操传世诗作二十余篇,均为乐府诗体,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汉代乐府,因而可以就其实际概之为:继承了乐府的传统,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焕发了四言诗的新生,从而开一代诗风。在他的带动下,文人乐府有了空前的发展和活跃,从整体上推动了魏晋时期的文学发展。而且,曹操以旧瓶装新酒、借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创作,对后世“填词”形式的出现,也有启示作用。
曹操不像他的儿子曹丕那样有《典论》-篇,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文学主张,但他的著作,特别是他的诗作中,同样透露着他的文学见解。首先,两汉乐府,包括民间乐府和文人乐府,多有感人之作,其生命力就在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曹操继承并发扬了这个传统,作诗为文,本于实感,重视现实,比如《薤露》《蒿里》《苦寒行》等都体现出这种主张。他善于从纷乱复杂的事件和变幻不定的人事关系里面提炼材料,集中典型,且文字质朴,言近实录却不乏文采。其次,曹操的一些抒发理想的诗作和游仙诗,借古抒意,取譬生动,大都泛溢着深沉而又浪漫的心绪,因而具有极强的诗歌感召力。第三,曹操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在《秋胡行》二首和《步出夏门行》诗中,分别有“歌以言志”“歌以咏志”之语。在更多的乐府诗中,曹操并没有赘及“诗言志”之语,但其精神却并不因此而减退,同时更加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比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苦寒行》),都是以周公自况,表露着自己的远大志向。
南朝梁人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唐人元稹说:“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冤哀存离之作,尤极于古。”明人王世贞称:“曹公莽莽,古直悲凉。”清人冯班说:“魏祖慷慨悲凉,自是此公文体如斯,非乐府应尔。”此类评语,还有很多。可见自钟嵘开始,曹操为诗“悲凉”“沉雄”“慷慨”,是古今评家所公认的重要特点。
林久贵,男,1963年8月生,湖北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统文献、湖北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主持及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清末民初湖北水利文献整理》等。
诗
气出唱三首
精列
度关山
薤露行
蒿里行
对酒
陌上桑
短歌行二首
苦寒行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三首
却东西门行
步出夏门行四首
谣俗词
董卓歌
善哉行
登台赋
沧海赋
塘上行
令
春祠令建安二十一年
述志令建安十五年
军谯令建安七年
严败军令建安八年
重功德令建安八年
修学令建安八年
求贤令建安十五年
举士令建安十九年
选举令
求逸才令建安二十二年
求直言令建安十一年
封功臣令建安十二年
分给诸将令建安十二年
效力令
礼让令
抑兼并令建安九年
禁比周令建安十年
存恤令建安十四年
给贷令建安二十三年
慎刑令建安十九年
禁绝火令建安十一年
禁鲜饰令
百辟刀令建安十六年二十二年
修卢植坟墓令建安十二年
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建安六年
……
教
表
奏事
策
书
尺牍
祭文
序
诗文辑补
孙子注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