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释读国学的出版较为盛行,其中Z具代表意义的是蒋伯潜的《语译广解四书读本》和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并且都被认为是当时国学出版盛典。前者近年已有出版社影印出版,后者尽管在通俗化方面更胜一筹,却无人触及。本书出自王缁尘的《广解四书读本》中的《孟子读本》部分,书中对《孟子》的古文进行了逐段逐句的白话译说,对相关词句及典故做了通俗的注释。
《广解孟子》为“国学经典释读丛书”之一种。此书作者为王缁尘,所据转换排印的版本为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广解孟子读本》。可以说,这是现今学习国学经典著作较为适当和适于阅读的读本。本次出版将其由原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以更为适合现实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
大家了解,人类的许多认知和见解,有时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某些时段得到重合或认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悄然掀起的国学教育运动,恰恰与现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重拾极为相似,其因果大体也是经历由怀疑、批判、否定,到重视、回归并再造这样的过程。
20世纪前半叶,可谓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融的时代,最为鲜明的是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清末的“中体西用”,尚有“存古学堂”保存国粹,使国学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到了民国初年,特别是“壬戌学制”的颁布,主要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六三三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此后中国现代化教育每发生一次变化,西方的教育形式与内容就会有所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就有所丧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质疑或否定。对此,一部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教育家、文化名流忧心忡忡,并由担心逐渐转而采取行动挽救国学。但是,真正产生影响并引起国人震动的却是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的到访。1931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鉴于欧美的教育对中国日益增大的影响,邀请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考察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考察了中国教育的诸多重镇及学校,提交了《中国教育之改进》的报告书。报告书指出:“外国文明对于中国之现代化是必要的,但机械的模仿却是危险的。”该报告书主张中国的教育应构筑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不客气地批评:“现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即为一群人所造成的某种外国文化的特殊趋势,不论此趋势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或其他国家。影响最大的,要推美国。中国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只晓得摹仿美国生活的外表,而不了解美国主义系产生于美国所特有的情状,与中国的迥不相同。”“中国为一文化久长的国家。如一个国家而牺牲它历史上整个的文化,未有不蒙着重大的祸害。”报告书切中时弊的评估,使中国知识界与教育界在极大的震动中警醒并反思。随即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界、学术界人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国学教育推行举措,掀起国学教育的声势和热潮,使国学教育得到落实,国学经典深入学校的课堂,进入学生使用的书本,并被整合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王缁尘(?-1941),绍兴人。其介绍资料难觅。近来有考证认为,1 9 1 1年冬煮尘离开家乡绍兴赴上海, 参加江亢虎领导的中国社会党,创办并主编该党绍兴支部的机关刊《新世界》半月刊。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在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介绍马克思学说较为突出并做出可贵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王缁尘长期在上海从事新闻活动,曾用名“煮尘”“子尘”等,并在上海开明书店当过编辑。著有《广解四书读本》《国语讲话》等在当时很受推崇的读本。
《广解孟子》编述大意
第一篇 梁惠王
第二篇 公孙丑
第三篇 滕文公
第四篇 离娄
第五篇 万章
第六篇 告子
第七篇 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