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十九年前写过一篇小文《诗歌除外,除掉了什么》,是对高考作文要求 “诗歌除外”的思考。此后,在我的教学中,诗歌,不仅是古诗,还有新诗,始终是我自觉地融进课堂的重要内容。我讲过《悼念一棵枫树》《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双桅船》以及“新诗单元”等新诗教学公开课;将希尼的《挖掘》、波特莱尔的《忧郁病》、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阿莱桑德雷的《镜》、金斯伯格的《嚎叫》、赫鲁帕的《拿破仑》、丁尼生的《请审视时间的一切工作》、王尔德的《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博尔赫斯《我的一生》、北岛的《回答》、林子的《给他(爱情诗十一首)》等中外诗歌引入课堂;在人文实验班开展新诗赏析与写作实验;在高一年级(有时在高二年级)开展外国诗人名家名著阅读比赛等。
诗性是人的高贵性的重要组成元素。但诗性需要唤醒与培育,就像爱需要唤醒与培育一样。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当下的语文教育却又普遍地缺失诗性及诗性教育。因此,在我的语文教育中,诗性及诗性教育成了我追求的重要目标。
我以为,诗性是人对自我性命的肯定与挥洒,是人对自我与世界的真实关联的发现与呈现,是人生进入审美灵光映照时空中的美好瞬间的恒定与恒在。诗性肯定与挥洒是性命的提顿,发现与呈现是性灵的闪耀,恒定与恒在是人生高光的凝聚。
诗性教育就是引导学习者摆脱羁绊任自由,去除遮蔽见真谛,而进入审美人生,成就诗性人生。因此,诗性教育需要有真正的读诗赏诗写诗的教育,但远远不止这些。它要求全部教育当然包括语文教育,都蕴含着引导学生摆脱羁绊任自由,去除遮蔽见真谛的教育。这已经不是本文本书所承担的了,这里且打住。
本书实际上是根据我平时的教育整理而成,所选许多篇目都曾进过课堂。这次编写时,从“爱情”(如梦如幻的爱情之舞)、“思想”(震颤心灵的思想之花)、“万物”(涵融万品的天地之赐)与“艺术”(生生不息的艺术之树)四个维度展开,也可将其概括为“爱情之花”“思想之花”“物质之花”“艺术之花”。显然,这是人类展演精彩故事的几个主要方面。我们期待能较全面地呈现人类诗性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诗性生命的诸多启示,尤其是在诗性肯定与挥洒、发现与呈现方面有诸多收获。
这里特别想说,高考作文要求“诗歌除外”是一个斩断诗性教育的很坏的要求。并且,仅从作文而言,倘若真的会读诗写诗,对一般文章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对高考作文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在《高中课堂作文过程写作解密》高三卷的最后,有意设计了《24首诗,24个主题,24个作文题》这个单元,也自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许。
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复旦大学的程靖媛同学和建平中学的查立老师。她们分别参与了本书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的部分编写。她们的参与,弥补了我的许多不足。非常感谢她们的付出与智慧。
“时间所不能伤害的”有哪些事物?
每个人都能给出一些答案。我说,诗最是时间所不能伤害的,因为诗,诗性,与时间同在。正因为这样,人类无论哪一个民族,他们的文学都是从诗,从诗性中走来的;他们的文学因为有了诗性,才会成为永恒的经典;因为有了饱含诗性的永恒经典,他们才会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诗吧。
黄荣华
2018年8月31日
黄荣华: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
上海“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
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著有《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穿行在汉字中》《上海名师课堂 中学语文黄荣华卷》《诗自远方来》《高考作文准备》《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解密》《中学古诗词鉴赏十讲》等,主编《中国人》《中华古诗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等。
程靖媛:
2014年毕业于复旦附中,现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查立:
2010年毕业于复旦附中,现任教于上海市建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