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近年来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学驱动机制”和“基于标准的学习”研究背景下,作者和语文学科、学部,尤其是教研组同仁,反复思考、讨论、实践和总结的结果。
第一辑“课堂学习,应是一条清晰可测的线段”,阐述的是怎样制定和落实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第一位的问题,很多教学问题根本上就是学习目标的问题。
第二辑“教育有道亦有术”,阐述的是教学策略、方法问题。学习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如果我们经常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我们就会投入大量精力,设计出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更累”的工具和脚手架。
第三辑“语文大单元学习”,是学校语文教研组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参与学校“基于标准的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
第四辑“再来一次:教育的耐心和智慧”,主要是对一些教学现象的分析和反思。学习的复杂性以及教学的惯性,都决定了从教到学的路不会一帆风顺。
如果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怎样学习的,那么对我们而言他就永远是一个抽象的学生;如果我们还不能自觉地、专业地从“基于学习,为了学习,促进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那么教学就永远是一次次自以为是的旅行。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与阅读。
朱则光,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高级教师,现为北京市十一学校盟校——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学校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曾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曾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林月琴图书馆馆长、北京市十一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目 录
序•李希贵
第一辑 课堂学习,应是一条清晰可测的线段
怎样确定学习目标
经纬定位法
核心问题
少就是多
怎样落实学习目标
两个特征
四个策略
三个关系
课例点评:学习目标的提出和落实
第二辑 教育有道亦有术
教师的“一句话工具”
同学们最想听谁朗读
何以见之
就这一点(这个句子),谁还想谈谈
经过刚才的讨论,你的经验或教训是什么
等你们小组成员都会了,才能举手回答
哪些可以不教?哪些还是要教的?
一点儿想法也没有的请举手!
你不是不能成功,只是还未全力以赴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着急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管窥提问
策 划
实 施
点 拨
总 结
五步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度讨论一个问题
披沙拣金:宁鸿彬老师的三个阅读工具
比较法:一款深度讨论的学习工具
怎样减少课堂里的“吃瓜群众”
在生活和活动的真实情境中学习
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有效
什么是课堂管理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会的同学请举手
会的请举手,不会的呢
关于教学的着力点
细节非“小节”
如果让语文老师去放牛
教与学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探寻学习活动设计的奥秘
课例研读: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智慧
真实性
教育性
语文性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藤野先生》的教学
感受一种深情
体味一段境遇
铭刻一份感动
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学
对话标题
读文写话
感受句式
主题演讲
规划蓝图
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学问和智慧》的教学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
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教学
学习策略
重点难点
学习设计
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短语”活动学习设计
轻松导入
唤醒记忆
自主学习
质疑解难
活动过程
第三辑 语文大单元学习
为什么要进行语文大单元学习
如何进行语文大单元学习
确定学习目标
设计核心任务
整合学习资源
提供学习支撑
评价学习结果
“校园奥斯卡”单元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
核心任务
学时安排
时间管理
学习工具一:谁是“汉字英雄”
学习工具二:“声临其境”
学习工具三:剧本排行榜
学习工具四:听我给你说说戏
第四辑 再来一次:教育的耐心和智慧
究竟什么是理解
百度百科:理解的两个标志
程翔:理解的四种类型
威金斯:理解的“六侧面”
对“理解”的理解
让学习从山腰开始,在山顶展示
再来一次:教育的耐心和智慧
讲过的题怎么还错呢
分数的背后是什么
让学生真正坐在驾驶座上
教育,该为谁服务
“这是我的任务!”
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怎样确保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教育,须回归人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