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浩荡七月诗/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七月派作家研究卷
定 价:70 元
丛书名: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七月派作家研究卷
- 作者:张业松 编
- 出版时间:2018/1/1
- ISBN:9787100154833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中图法分类:K825.6
- 页码:39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建立以来包括贾植芳、陈思和、吴中杰、郜元宝、张新颖、张业松、金理、刘志荣、李振声等先生研究七月派作家的代表性论文二十九篇,根据内容分为胡风专论、路翎专论、贾植芳专论、七月派专论四部分,书后另撰《编后记》一篇,以梳理学术脉络,说明编选原则等。
丛书简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是一套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出版的丛书。该丛书是一套反映了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
适读人群 :大中院校文科相关专业学生、研究人员,文学爱好者 本卷或可令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复旦学者在“胡风集团”和“七月派”研究上的成就和贡献。书名将与七月派紧密相关的意象合组,希望能对“七月派”作家的精神和艺术追求之实质有所传递。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的开始,追溯起来,应当至1917年国文科的建立,迄今一百年;而中国语言文学系作为系科,则成立于1925年。1950年代之后,汇聚学界各路精英,复旦中文成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重镇,始终处于海内外中文学科的最前列。1980年代以来,复旦中文陆续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1981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5年)、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14年)等新的教学研究建制,学科体制更形多元、完整,教研力量更为充实、提升。
百年以来,复旦中文潜心教学,名师辈出,桃李芬芳;追求真知,研究精粹,引领学术。复旦中文的前辈大师们在诸多学科领域及方向上,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们在学问博通的基础上,勇于开辟及突进,推展了知识的领域,转移一时之风气,而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相互之间尊重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造成复旦中文阔大的学术格局和崇高的学术境界。一代代复旦中文的后学们,承续前贤的精神,持续努力,成绩斐然,始终追求站位学术前沿,希望承而能创,以光大学术为究竟目标。
值此复旦中文百年之际,我们编纂本丛书,意在疏理并展现复旦中文传统之中具有领先性及特色,而又承传有序的学科领域及学术方向。其中的文字,有些已进入学术史,堪称经典;有些则印记了积极努力的探索,或许还有后续生长的空间。
回顾既往,更多是为了将来。我们愿以此为基石,勉力前行。
张业松,1966年生,祖籍湖南澧县,1988年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学位,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主要从事周氏兄弟研究、左翼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等及相关主题教学。著有《文学课堂与文学研究》等。
关于胡风的文艺思想
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建设的贡献
文艺与政治的撞击
“给他们许多话”: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
与名教相搏:以鲁迅与胡风的经验为中心
射击与坚守:胡风的狱中写作
语言与“实感”——从胡风的一封家书谈起
以想象参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胡风《时间开始了》的一种解读方式
一双明亮的充满智慧的大眼睛——为《路翎文论集》而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
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一生两世”与强制遗忘——关于“路翎叙述”的叙述
路翎晚年的“心脏”
在庆祝贾植芳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也说贾植芳先生
把“人”字写得端正——记贾植芳先生
五年来的思念
贾植芳与中国比较文学
重读贾植芳《周作人新论》一文的感想
在风雨咆哮的狱里狱外
活出来的真正知识分子——章培恒、范伯群、曾华鹏、严绍望等学者忆贾植芳
战区“风景”与文本三重性——东平佚书《向敌人的腹背进军》发掘报告
诗与一代之事——关于诗人冀涝、《诗垦地社丛刊》及其他
如何当家?怎样做主?——重读鲁煤执笔的话剧《红旗歌》
地火在运行——张中晓与《无梦楼随笔》
舒芜的两篇“佚文”——纪念胡风诞辰一百周年
苦难中的坚守与个人主体性的回归——20世纪50至70年代胡风冤案受难作家的潜在写作
彭燕郊晚年心境与诗境——以一组诗与一首长诗为例
谁愿意向美告别?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