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笔尖 世纪交替 斑驳梨园绝唱 重生当年光彩
广采博收 百位名家 珍贵古董唱片 复现往日辉煌
钩沉历史 全面修订 描摹渐远氍毹 再续尘封戏考
古调重弹 追溯经典 传世京腔京韵 又闻余音绕梁
本项目《京剧大戏考老生部》是《京剧大戏考》项目的第一期,出版上、下两册图书和84张CD。图书共收录了包括孙菊仙、汪笑侬、谭鑫培、余叔岩等65位男老生,以及小兰英、恩晓峰、孟小冬等21位女老生的京剧老唱片的唱词和曲牌曲谱考订,并对各名家的演唱风格、每张唱片的配演及伴奏人员、表演者的生卒年月及性别,都做了深入的考证。
历经三年,终于出版。京剧大戏考老生部书配盘。共包括1501段录音,2000多段唱词。共收录男老生、女老生、票友106位。并进行了相关的灌制参与的场面人员的考证。里面的很多录音、考证、图片为首次披露。并对一些疑惑进行了考证。
一、《大戏考》与“国语”
本人现年76岁,先父周贻白走南闯北,毕生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我1944年出生于无锡,后随母亲迁居苏州,自幼讲一口苏锡地区的吴语。直到青年时代的1961年,全家才定居北京。所谓“乡音无改鬓毛衰”,我总体上是个“南腔北调”的江南人。
苏锡地区的吴语属于方言,与普通话差异很大。1961年我到北京,才开始学讲“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留声机,是我少年时代的主要陪伴。这台手摇的落地留声机附带一摞带唱词的唱片,还有《大戏考》(又名《戏考大王》),可以查阅各个方言剧种的唱词。
1950年代初,我上初中。当时已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普通话,1951年还发表了《人民日报》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6年我上初中,语文就包括“文学”“汉语”两门课程。当时汉语又称“国语”,相当于“官话”。“国语”必须讲普通话,可是同学们讲的都是吴语,不好意思念课文。因为“官话”拿腔拿调,有点“装腔作势”。可是我在课余时听京剧唱片时,已经感觉到了“国语”和“普通话”的韵味。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已经推行“国语运动”。其时话剧和电影都讲国语,还标明是“国语话剧”或“国语配音”。《大戏考》以京剧为正宗,其唱腔和“韵白”都用“官话”,还区分了老生、小生、青衣、老旦、大面、小丑等老少男女的行当。
《大戏考》也包括各种腔调的其他剧种和曲艺,如滩簧、弹词、歌曲等。我自幼是在听唱片和翻查《大戏考》中泡大的,所以听唱片和查阅《大戏考》对我颇有收益。尤其听京剧唱片,不仅可以学唱,领略国语的韵味,还可以从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不少掌故和文史知识。
那时候我还小,听唱片不自觉,主要凭兴趣。我记忆犹新的京剧唱片,有“大面”金少山的《牧虎关》;“老生”王少楼的《空城计》;“老生”刘鸿声的《辕门斩子》;“老生”高庆奎的《辕门斩子》;“老生”马连良的《乌龙院》;“老生”林树森和“大面”金少山的《华容道》;“大面”裘桂仙的《大回朝》;“大面”董俊峰的《探阴山》;“青衣”梅兰芳的《女起解》;“青衣”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和程艳秋的《四五花洞》;“青衣”尚小云和“老生”“大面”等的《二进宫》,“小丑”萧长华的《乌盆计》;“老旦”李多奎的《钓金龟》。此外又有“老生”麒麟童和“小丑”周五宝的《路遥知马力》;“老生”麒麟童和周五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还有难得的、从里往外转的大唱片“老生”三麻子的《徐策跑城》等。
当时广播不像唱片那么通行,父亲没有以收音机替代留声机。况且,广播受制于人,无法反复听。没想到,听唱片作为人文修养,对我日后选择文科和继承父亲的“中国戏曲史”专业,起了很大作用。
1960年代初我到北京,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此时父亲才将那台手摇留声机换成了可以同时听广播、有多种转速、能放密纹唱片的“熊猫”牌收音机兼电唱机。
1980年我应聘到北京广播学院文艺专业讲授戏曲艺术理论和中国戏曲史。当时我正在校注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应聘面试时,唱了京剧和同州梆子的《辕门斩子》,还唱了豫剧和评剧的《穆桂英挂帅》,以便比较。这都是我在听唱片和广播时学的。其中,同州梆子《辕门斩子》的唱片是1960年代初我父亲作为戏曲史专家,参加同州梆子座谈时剧团送的。由于结合唱片中各剧种的唱段,结果还没有讲完,评委老师们就通过了。
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的老师,有的是来自中国唱片厂的编辑,而且与中央台对台湾广播的戏曲编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唱片厂编辑还送了我一本1981年中国唱片社编定的《新编大戏考》,汇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15个戏曲剧种的唱词。他还告诉我:由于两岸隔绝多年,“同文同祖”的台湾京剧前辈是靠听唱片学的。
何毅,现为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博士,亚洲戏剧专业。多年从事老唱片收集工作,曾在《中国京剧》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硕士论文曾就京剧三鼎甲时代的唱片进行分析,得到内外行的认可。
序一声情并举的《京剧大戏考》
序二一部有声京剧史
序三《大戏考》考
Research on The Great Opera Librettos Research
上册
男老生
孙菊仙
周春奎
李顺亭
谭鑫培
三麻子
王玉芳
许荫棠
双处
汪笑侬
谢宝云
刘培山
吕月樵
白文奎
张毓庭
刘鸿声
王雨田
贵俊卿
时慧宝
王又宸
谭小培
孟小茹
王凤卿
小达子(李桂春)
张桂芬
郭仲衡
高庆奎
余叔岩
言菊朋
小寿仙
雷喜福
麒麟童(周信芳)
罗小宝(罗筱宝)
林树森
贯大元
杨宝忠
张如庭
安舒元
张国斌
管绍华
下册
马连良
王泊生
高百岁
陈鹤峰
谭富英
刘天红
常立恒
杨宝森
陈大濩
奚啸伯
陈少霖
王少楼
李盛藻
迟世恭
李少春
王和霖
王世续
赵金年
厉慧良
关正明
杜元田
女老生
小兰英
恩晓峰
陈善甫
小月红
露兰春
徐淑贤
周菊娥
筱爱茹
张少泉
金小楼
孟小冬
马艳秋
于红艳
严琦兰
秦美云
丽华
徐东明
蒋叔岩
曹蕙芬
张文涓
厉慧兰
票友
张处
邓远芳
孟普斋
陈彦衡君
卓卣斋
王仲钧
罗亮生君
苏少卿君
李止庵
朱耐根君
程君谋君
刘叔度君
沈一震
许良臣君
李顽石君
夏山楼主
薛良君
李白水
王雨田
王竹生
张紫宸
洪天韵君
陈彬夫
叶元章
筱莱女士
朱文玉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