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重点培育的智库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组织编撰。
全书从立德树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脱贫攻坚、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督导、在线教育、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教育治理现代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等14个核心领域展开评述,旨在聚焦与跟踪我国2019年度重大教育改革和教育宏观政策,以数据和案例呈现其执行情况,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社会政治因素与政策执行成效,动态反映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向,形成宏观教育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
后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开局之年,是国家教育政策与重大教育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局性、战略性、目标指向性的战略高度,系统描绘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如果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整个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那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行动计划,重在问题导向,从变革实践的具体操作层面阐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聚焦细化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确保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这两个政策文件成为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以此为起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具体阐述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路径与措施,构建起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体系。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2019)》是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研究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组织力量研究编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遵循既有编撰体例,坚持描述与分析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政策文本分析与政策执行(变革实践)相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改革相结合等原则,全面记述和反映2019年我国重大教育政策与教育变革实践。全书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和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在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十四个专题。各专题的研究和撰写,均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顶层设计与宏观战略要求,以及本年度出台的该领域新政策新措施新要求以及地方教育改革发展实践,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政策内容和重点工作,分而述之。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晶。研究过程中得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和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劳凯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郅庭瑾教授的具体指导;得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的学术支持。参与本书研究和撰写的都是国内对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颇有研究心得且在某一具体领域有一定研究专长的中青年学者,这些同志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重点培育智库教育治理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本人忝为主编,负责全书章节内容的设计和拟定。在研究和撰写的过程中,遵循集体讨论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各部分执笔人分别为: 导言,范国睿(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章,邓晓莉(华东师范大学);第二章,柳佳炜、刘鑫鑫、姜勇(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四章,程建坤(杭州师范大学);第五章,金马妮(华东师范大学);第六章,范勇(华东师范大学);第七章,刘荣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八章,魏晓宇(华东师范大学);第九章,杨文杰(华东师范大学);第十章,林绍惠(华东师范大学);第十一章,李学书(上海开放大学);第十二章,何少芬(华东师范大学);第十三章,陈婧(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四章,李廷洲、黄驿斐(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教育政策大事记,何少芬、林绍惠。全书由我负责编稿、定稿。在统稿过程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陈婧同志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生王珊、邹嘉欣、何少芬、林绍惠等反复校核文稿。对上述以不同形式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仁,谨致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本书定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范国睿,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学校变革与发展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出版《教育生态学》《从规制到赋能:教育制度变迁创新之路》等著作、《教师教育研究手册》等译著20余部,主编《教育政策观察》《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Handbook of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等,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校优秀教师奖、国家图书奖、上海图书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明远”教育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目录
导言 以蓝图引领发展/001
一、绘就教育现代化发展蓝图/002
二、以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003
三、以脱贫攻坚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012
四、保障和促进教师队伍发展/015
五、以区域创新试验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017
六、以制度建设推动教育治理新发展/020
第一章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025
第一节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新成效/026
一、颁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026
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028
第二节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028
一、突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028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030
三、增强学校美育熏陶/035
四、补齐劳动教育短板/036
第三节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039
一、加强教材建设顶层设计/039
二、统编三科教材贯通立德树人/040
第四节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042
一、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体系/043
二、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044
三、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法改革/046
第二章 建设和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048
第一节 优化布局与办园结构/049
一、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050
二、出台托幼园所建设与设计标准/056
第二节 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058
一、科学做好入学准备/058
二、支持和引导婴幼儿照护服务/060
三、推广和普及足球特色幼儿园/066
第三节 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068
一、责任督学职责/068
二、责任督学管理/069
第三章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071
第一节 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072
一、出台深化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顶层规划/072
二、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075
三、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075
第二节 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077
一、制定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指导意见/077
二、因地制宜推进基础教育教研地方建设/078
第三节 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080
一、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081
二、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082
三、完善基础教育装备配置/084
第四章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086
第一节 构建全面培养体系/087
一、强化综合素质培养/087
二、拓宽综合实践渠道/088
三、完善综合素质评价/089
第二节 优化课程实施/090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090
二、完善学校课程管理/091
第三节 创新教学组织管理/092
一、有序推进选课走班/092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094
三、优化教学管理/095
第四节 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096
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096
二、深化考试命题改革/098
三、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099
第五章 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01
第一节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101
一、建设一流本科专业/102
二、打造一流本科课程/103
三、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106
四、全面培养卓越拔尖人才/108
第二节 规范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110
一、明确培养主体责任/111
二、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112
三、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113
第三节 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115
一、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115
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116
三、扩大高校科研自主权/117
四、推进高校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