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天书”
李阳
顾名思义,“非天书”是为了区别于“天书”而彰显其存在价值的。
“非天书”不是古老的文化符号,从一开始它就被设定为当代艺术符号,但它们从传统的汉字生发,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东方视觉符号,被编辑解构,诞生于世。
东方涂钦把这些文字称为“非天书”,是因为地地道道,这些所谓的“文字”确实不是天书,而是东方涂钦的“自书”。而且,它们确实是真正存在的文字,是大家都认识的文字,比如《心经》经文、《金刚经》经文等。
但这些文字互相勾连之后,字变成了“非字”,变得无法辨识了,同时也失去了表意功能。它们甚至已变成了画,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当代艺术作品。这是东方涂钦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也是他艺术风格的鲜明独特之处。
东方涂钦的艺术创作是从书写开始的,他的作品辨识度极高,图式令人过目难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最早的叠写鬼脸,到二十一世纪初类似草书般的“敢于胡乱”、只剩下书法线条的诗意书写,再到2006年左右《我非我》系列的禅意书写,再到后来的《水墨修行》系列,以至最近的《洗经记》系列等,他的所有作品都剔除了字的表意功能,把汉字予以抽象化。
东方涂钦称这一系列创作为“唐人书写”,他一直强调这是“书写”,而不是书法,其实自有深意。“唐人书写”已成为东方涂钦艺术创作的基因符号,这也就不难理解,许多人既把它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符号来研究,又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的独特形态来探讨。
部分喜爱东方涂钦作品的艺术家,以及东方涂钦自己,都已经对他的作品做了部分解构。可以说“非天书”是“唐人书写”的衍生品,或者说是再创作,有些已经变成版画在市面流行。这也许是东方涂钦创作之初始料未及的!
本书从解构东方涂钦《我非我》系列和《涂鸦志》等系列作品开始,拆解了大量“非天书文字”,在此呈现给艺术爱好者。这种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另类解构,也算是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粗陋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