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受赞誉的美国剧作家,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曾四次荣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榆树下的恋情》、《送冰的人来了》、《安娜??克里斯蒂》、《哀悼》、《天边外》、《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等。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移民,母亲富于艺术气质。奥尼尔20岁左右到南美等地流浪,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两年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父亲对他的表现不满,他则对传统戏剧不满。他研究易卜生和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课程,并开始创作。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岛上专心写作,直至去世。
本书为两卷本,下卷接续上卷直至奥尼尔去世。本卷传记中所呈现的奥尼尔和大家公认的奥尼尔形象有些不同,所记述的他生活中的一些逸闻轶事至今仍是他的隐私。本卷原英文版著作出版于1973年。
适读人群 :对美国文化以及对当代对美国文化以及对当代美国思想、文学、戏剧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尤金·奥尼尔传(下):艺术之子》亦完全基于第一手调查和基本资料创作完成。除了使用标准的资料外,作者还采访了很多人,他们对奥尼尔的回忆至今仍未被奥尼尔的传记作家们提及。本卷奥尼尔传记中,除了其他的一些新文件,作者还使用了奥尼尔和他最后两任妻子写的数百封书信。读者由此会发现,本卷传记中所呈现的奥尼尔和大家公认的奥尼尔形象有些不同,所记述的他生活中的一些逸闻轶事至今仍是他的隐私。
正如布鲁克斯·阿特金森(Brooks Atkinson)所言,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与其说是他的职业,倒不如说是他的一种痴迷”。在我所著的两卷本奥尼尔传记的上卷中,我主要阐述他对戏剧创作非常痴迷的明显动力源,他的家庭是主要根源,因为奥尼尔是个情感血友病患者,他的家庭给他带来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他与父母和哥哥的关系是其创作主题以及创作激情和创作力量的源头。在此,他不同于其他重要的剧作家,斯特林堡(Strindberg)是他戏剧创作的典范,因为斯特林堡也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把个人的历史和隐痛转变为艺术。
奥尼尔是一位非常害羞的人,他被两种截然相反的对立冲动所困扰:一方面,他渴望与世隔绝,希望隐居;另一方面,他需要向世人解释和证明自己。在其作品中,他既隐藏自己,同时又在暴露自己[他终于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中,把自己暴露无遗,他本想在他死后数十年这个剧本才可以公之于众]。他工作一直“竭尽全力”。在他练习戏剧创作的阶段结束后,即使在他最糟糕的剧本中,仍包含着独特的力量与紧迫感。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戏剧创作。
遗传和环境,牺牲了灵魂的平静,使奥尼尔成为了一位剧作家。他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Neill)是当时最有前途的男演员之一,后来出演了改编剧《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便遭遇了“好的厄运”,他演出的巨大成功使他披上了涅索斯(Nessus)的外衣,久久难以摆脱。如潮的观众慕名而来,想一睹他在大仲马作品中扮演的男主角,于是他开始厌恶这个剧本,尤其厌恶剧中那句著名的台词:“世界是我的!”然而,詹姆斯一生中被对贫困的担心、平庸的下场和食不果腹的童年所困扰,他30年来断断续续地一直只演最受大家喜爱的这个角色。随着其才华减退,他的职业生涯也失去了光辉。奥尼尔说:“这使我决心永远不让父亲的这些忧虑近身,我也决心永远不背叛自己。”
奥尼尔母亲的不幸从爱上一个男演员并与其结婚就开始了。埃拉·奥尼尔(Ella O'Neill)胆子小,要求高,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修道院开设的学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受到良好的家教,她注定不适合做演员的妻子;在剧院这个几乎全是男人的世界里,她感到迷茫,是一个永远的局外人。她的第三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第二个孩子在婴儿期夭折了)奥尼尔的降生,给她以及家里的其他成员带来了灾难。埃拉遭遇了难产,体力恢复慢,医生便给她施用了吗啡——这在当时被广泛使用,用得也随意——来减轻她身体的疼痛,缓和她内心的焦虑。她染上了吗啡瘾之后,才知道这种灵丹妙药的名字和后果。于是,埃拉想戒掉毒瘾,但是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她饱尝了该死的吗啡对她的折磨。
“当你极度痛苦,几乎疯狂时,”母亲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哭喊道:“[医生]握住你的手,向你的意志力布道!他什么都不懂!然而正是这类廉价的庸医首先给你用了药。我痛恨医生们!他们会做些什么……让你离不开他们。他们会出卖他们的灵魂!更可恶的是,他们会出卖你的灵魂,直到有一天你处于地狱中你才意识到!”
奥尼尔即将15岁时,才第一次得知母亲毒瘾的事情。特别是当他听家里人说母亲的这种“诅咒”是因他的出生而始时,他几近崩溃了。奥尼尔以前就寡言少语、听话乖巧,现在因此又备感内疚,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叛逆,毫不掩饰地离经叛道。他对世界万物神圣性的信仰破灭了(如果上帝仁慈,那么他怎么能够让他虔诚的母亲堕落呢?),这个年轻人不再相信天主教和所有其他正统宗教。然而,如果一个具有宗教气质的人,因失去了对他来说无比重要的宗教信仰而备感失落的话,他实际上就变成了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门徒,并试图确立一种“超越善恶”的地位。奥尼尔的哥哥杰米[小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Neill, Jr. (Jamie)]放浪形骸、愤世嫉俗、嗜酒成性;在他的影响下,奥尼尔喜欢上了喝酒,小小年纪就进过妓院。“尤金学坏比其他人容易得多,”杰米曾经说:“我让这变得很容易。”
奥尼尔心中盼愤怒和郁结需要有发泄的渠道和对象。他抵御不了良心中糟糕的一面,也不能对抗一听到那个关键的词就会崩溃的瘾君子母亲,更糟糕的是,他的保护策略愈发加深了他的愧疚感,那就是,他和哥哥一道与父亲作梗。他们质疑父亲的宗教信仰,对爱尔兰人不再抱有好感,并与母亲埃拉一起指责父亲在母亲生奥尼尔时给他请来一位“蹩脚的庸医”,把母亲的“厄运”归咎于父亲的吝啬小气。奥尼尔的哥哥未婚,喜欢母亲而敌视父亲;和哥哥不一样,奥尼尔并没有从对这位上了年纪的演员的攻击中感到得意和心安。
一年后,奥尼尔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Priceton University),当了水手,去西属洪都拉斯(Honduras,Spanish)淘金,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Argentina)、英国的南安普敦(Southampton,England)和纽约的水滨与那些无业游民、流浪汉和其他的失意者厮混在一起,消磨时日,还曾经因为极度绝望而企图自杀。他在纽约期间,和凯瑟琳·詹金斯(Kathleen Jenkins)结了婚,不久便离她而去;凯瑟琳生了他的第一个孩子。他后来寥寥数语说这桩婚姻是一个“错误”。
从童年起,奥尼尔就有一种将思想、感情和幻想用文字在纸上表达出来的愿望;可是,他的文学理想很长时间是想成为一位诗人,一位像他的偶像拜伦(Byron)、斯温伯恩(Swinburne)、波德莱尔(Baudelaire)那样的诗人。只是在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并于1912到1913年间因肺病在疗养院待了六个月之后,他才决定要成为一名剧作家,当时他24岁。他看不起父亲那种虚假做作的戏剧,决定“竭尽所能创作我自己的剧本,写阳光下的一切……我将不受任何顾虑的影响,只有一样除外:它是不是如我所知的真相,或者更好一些,是不是如我所感的真相?如果是,就让这些微不足道的真相尽情翱翔”。
他一旦开始戏剧创作,就写了一个又一个剧本,长短皆有。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他曾师从贝克(Baker)教授学习过一年戏剧创作,但他从自己剧本的演出中获得了更多有益的启示。他的剧本最初由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Mass.)的一帮业余演员演出,这帮演员以乔治·克莱姆·库克(George Cram Cook)为首,他来自爱荷华州,很有眼光。奥尼尔很快就被认为是这些戏剧人中剧本写得最好的一位。这些戏剧人搬到了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并以他们的出生地命名,自称为普罗文斯敦剧团(Princetown P1ayers)。
1917-1918年冬天,在格林尼治村一家名叫“地狱洞”(Hell Hole)的酒吧里,奥尼尔遇见了杂志作家,漂亮的艾格尼丝·博尔顿(Agnes Boulton),几个月之后,两个人结了婚。第二年,在他们居住的普罗文斯敦,艾格尼丝生下了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孩子沙恩(Shane Rudraighe O'Nell)。
我所著奥尼尔传记的上卷《奥尼尔:戏剧之子》(O'Neill, Son and Playwright)写到1920年奥尼尔的剧作《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成功在百老汇上演。詹姆斯·奥尼尔多年来对奥尼尔的创作不抱希望,但在该剧公演时,他竟然含着喜悦的泪水看完了整场戏;看样子,他这个曾经的浪荡儿子将为奥尼尔这个古老的名字带来新的荣誉。
和上卷一样,本卷亦完全基于第一手调查和基本资料创作完成。除了使用标准的资料外,我还采访了很多人,他们对奥尼尔的回忆至今仍未被奥尼尔的传记作家们提及。本卷奥尼尔传记中,除了其他的一些新文件,我还使用了奥尼尔和他最后两任妻子写的数百封书信。读者由此会发现,本卷传记中所呈现的奥尼尔和大家公认的奥尼尔形象有些不同,所记述的他生活中的一些逸闻轶事至今仍是他的隐私。
路易斯??谢弗(1912-1997),早年是一位记者和出版经纪人。一生研究奥尼尔。由于他在奥尼尔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曾三次获得古根海姆奖,一次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他的《尤金??奥尼尔传(上):戏剧之子》和《尤金??奥尼尔传(下):艺术之子》不仅是奥尼尔传记中*翔实的,而且在文学传记中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
第一章 老演员的最后时光
第二章 普罗文斯敦来之不易的成功
第三章 受挫的剧作家
第四章 母亲离世
第五章 斯特林堡的门徒
第六章 杰米的遗产
第七章 被围困的剧场
第八章 一部戴面具的戏
第九章 迪昂·安东尼的道路
第十章 奥尼尔悔过
第十一章 缅因州女演员
第十二章 《奇异的插曲》
第十三章 奥尼尔的“秃鹰们”
第十四章 婚姻结束
第十五章 奥尼尔和卡洛塔
第十六章 第三次婚姻
第十七章 城堡生活
第十八章 《悲悼三部曲》
第十九章 回家
第二十章 海岛生活
第二十一章 有争议的剧本
第二十二章 诺贝尔奖得主
第二十三章 组剧束之高阁
第二十四章 “送冰的人”奥尼尔
第二十五章 奥尼尔的震颤症
第二十六章 抛弃孩子
第二十七章 重返百老汇
第二十八章 《月照不幸人》上演
第二十九章 重返海滨
第三十章 夫妻分居
第三十一章 私人葬礼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汉术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