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与实践探索》着重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中学语文教学的四大领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阐述,部分内容容涉及作者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认识与体会。适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师,适用于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或语文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30多年来,我一直奋战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曾执教“文选与写作…‘汉语基础知识”“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多门课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在潜心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借鉴他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尝试进行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理念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热情。新课程的实施,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我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从2003年开始,我有幸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法”和“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对一部分大学生对语文新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在内容多、课时又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怎样做到“多快好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和一些校内外同仁所说的“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习新课程,有什么用”这样的话使我扼腕长叹,也使我平添了几分使命感。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所存在的低效、高耗、少慢差费的现象,何时才能得到根本好转?怎样通过我们高校的教学培养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资,使他们对新课程不再冷漠、迟滞?怎样使新课程的理念和好的做法深入人心?在上述情况下,我加快了对语文新课程的研究步伐,也加快了对有关文稿的整理节奏。于是,本书诞生了。
本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也就是“明理”与“明法”的结合。理论性着重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四大领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展开,涵盖了我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对语文新课程的诸多认识、体会、心得,试图给读者以理论指导(“明理”);实践性着重以实例、示例的形式体现方法、模式、策略、步骤等,其中涉及我的教学经验和基于教学实践的科研成果,目的是给读者示范引路(“明法”)。
二是力求突出实用性,并给读者以启迪。比如,在“语文教师的科研方法示例”表或尚未发表的论文做例子,从而起到“明法”的作用。
三是瞄准语文新课程的理念,紧紧抓住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不放。本书各章都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或多或少体现了新课程的方法、模式、策略、步骤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至少有一半的内容为我已经发表的论文或文学作品。另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也引用了他人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三亚学院校长陆丹教授、校长助理隋姗姗以及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伟博士的倾心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段全林,河南安阳人,毕业于河西学院中文系,之后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为三亚学院教授。先后在《中州学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了4个课题的研究,其中1个获河南省教学成0果一等奖。
绪论 对语文教学“三大准则”的认识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总论
第一节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认识
第二节 语文新课程“新”在哪里
第三节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四节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第五节 把“数学思维”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第六节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七节 运用注意规律合理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第八节 泰勒原理及其对语文课程的启示
第九节 教学目标分类学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阅读教学论与实践探索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语文教学呼唤深度对话
第三节 把“SQ3R”阅读法运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中
第四节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第五节 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论与实践探索
第六节 例谈单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方法
第三章 作文教学观与实践探索
第一节 作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与个性培养
第二节 怎样指导学生写系列作文
第三节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四节 拟题训练
第五节 在立意训练中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第六节 供材料作文炼意的四种方法
第七节 一堂作文指导课教案——供材料作文立意训练
第八节 在立论的展开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第九节 从构思角度谈学生作文的个性特征
第十节 评析刘朏朏老师的“三级训练”作文教学模式
第十一节 用片段训练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十二节 教师要写“下水”作文
第四章 口语交际教学论与实践探索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 听话说话与口语交际的区别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和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口语交际的基本准则和常见的失误现象
第五节 口语交际训练方式举隅
第五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论与实践探索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种形式及三个实例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及其特点
第三节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月”教学设计》为例
第四节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
……
第六章 教学设计与“说课”的理论、实践
第七章 语文单元教学论与实践探索
第八章 语文课程评价论与实践探索
第九章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论与实践探索
第十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科研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