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视觉与当代艺术》关于“戏剧视觉”和“当代艺术”的交叉研究,作为“戏剧学”“导演学”“舞台美术设计”的相关课题在国内应属首例;以近十年课题实施以来的大量教学成果为基础实践,从认识论意义和方法论转向的讨论展开,探讨相关学科边界问题,兼及观念与表达、价值研究等美学问题。
柏拉图将艺术家驱逐出他的理想国,因为这位哲人根据本体论,说我们艺术家所从事的模仿工作,其结果不过是最高真实的影子的影子。而亚里士多德则说,模仿是一种学习,是探索真实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在认识论上为我们艺术家找到了安身立命的落脚点。
摹写不是复制对象,而是观察对象,从自己的视角,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来把握对象。戏剧家布莱希特虽然不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编剧法,但仍然肯定他的认识论的文艺观。其实,即便是常被奉为正统模仿说的美术典范,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同样是,或者说,特别是那个时代认识人、认识社会和认识自然的结果。
而更为重要的,所谓模仿不仅具有认识的力量,还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的力量。一神教反对摹写生灵。因为从其原教旨的观点看,摹写生灵、造形、特别是造像,那是对上帝造人创世伟力的僭越。
果其如此,则艺术家的造型,可能从来就不是摹写,而可以是人对神的僭越,亦属创世和造人。其中佼佼者巧夺天工,其用心运力,无啻于改造世界、再造新人。
孙大庆,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学报社社长、主编,现任国际舞台美术组织教育委员会中国委员,国际舞台美术学生作品交流中心主席。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任舞台美术系主任、舞台设计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学术研究和舞台美术设计实践;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第三版)【剧场】分支主编以及话剧、戏曲类、歌剧类、木偶剧等演出艺术的舞台美术设计;曾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舞美金狮奖”、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舞台美术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等国内重要个人专业奖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等教育教学奖项;设计作品被收录在国际、国内权威专辑如《世界舞台美术1990-2005》《中国舞台美术1983-1999》《中国舞台美术2000-2010》《中国舞台美术百人作品精选》《2011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2015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等。
张慧,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戏剧戏曲学硕士。199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主讲课程包括“舞台设计”“空间材料创作”等。戏剧作品有《思凡》《丑儿的春夏秋冬》《屏风》等;参加东京艺术节、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布莱顿国际戏剧节等;先后6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参加“上海双年展”“广东三年展”“沙伽双年展”等大型双年展及群展。
田君,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戏剧戏曲学硕士。201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主讲课程包括“舞台设计”“空间材料创作”“设计通识”“绘景通识”等。发表论文有《嗅觉:新的戏剧尝试》《鬼魂奏鸣曲:对峙与欲望的围城》《论舞台美术中的过程化》《从舞台装置到装置舞台》等。舞台设计作品有《天下第一楼》《鬼魂奏鸣曲》《海鸥》《暴风雨》《安妮日记》《唐寅与秋香》《列兵们》《没有父亲的人》等。
绪论
第一章 当代艺术翻撷
第一节 达达主义(Dadaism):与传统决裂的精神启示
第二节 走向理性空白的极少主义(Minimalism)
第三节 打破本体外延: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第四节 物派(Mono-ha):日本当代艺术的航标
第五节 贫穷艺术(Arte Povera):诗意的质朴
第六节 大地艺术(Earth Art):非永恒的大地景观
第七节 波普艺术(Pop Art):商品社会的流行艺术
第八节 英国YBA小组:向公众社会发起的冲击
第二章 多材料空间
第一节 空间、材料的自然意涵
第二节 空间、材料的文化意涵
第三节 “拓展性”材料语汇
第三章 过程化艺术
第一节 作品自身的过程化
第二节 展场中的过程化
第四章 视觉的戏剧性表达
第一节 人的戏剧性表达
第二节 物的戏剧性表达
第三节 环境的戏剧性表达
第四节 戏剧视觉的综合性
附录
第一节 主题:“光”
第二节 主题:“物与物·是我”
第三节 主题:“平面·物·平面”
第四节 主题:“人·物”
第五节 主题:“过程·物”
参考文献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