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乌贼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共11章,系统地介绍了头足类养殖新品种——虎斑乌贼的研究概况、形态、生活习性、生理学研究、繁殖与人工育苗技术、养殖技术、营养与分析、主要病原性风险及预防措施、育苗的饵料及培养、功能基因和喷墨机理研究等内容,全面反映了虎斑乌贼人工养殖的发展水平及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
《虎斑乌贼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可供大专院校有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供在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从事乌贼养殖的技术员和养殖户参考。
虎斑乌贼是一种海洋经济头足类,具有个体大(5kg)、生长快、抗病强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养殖前景的新品种。以蒋霞敏教授为首的宁波大学团队从2011年起开展了虎斑乌贼人工育苗与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目前已突破规模化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累计育出胴长2cm以上的乌贼苗种120万尾,并在浙江和福建一带的水泥池、土塘、网箱养殖获得成功,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虎斑乌贼养殖商业化和规模化。为更好地推广虎斑乌贼的养殖技术,造福“菜蓝子工程”和促进惠民增收,满足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作者在本书中对近10年来虎斑乌贼研究工作的相关成果与育苗、养殖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这是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第一章虎斑乌贼的研究概况;第二章虎斑乌贼的形态特征;第三章虎斑乌贼的生活习性;第四章虎斑乌贼生理学研究;第五章虎斑乌贼繁殖与人工育苗技术;第六章虎斑乌贼养殖技术;第七章虎斑乌贼营养价值;第八章虎斑乌贼主要病原性风险及预防措施;第九章虎斑乌贼育苗的饵料及培养;第十章虎斑乌贼功能基因研究;第十一章虎斑乌贼喷墨机理研究。
全书由蒋霞敏统稿,彭瑞冰、韩庆喜、江茂旺、陶震和宋微微参与部分章节的撰写。具体内容和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韩庆喜撰写,第二章至第四章由彭瑞冰撰写,第五章和第六章由蒋霞敏撰写,第七章由江茂旺撰写,第八章由陶震撰写,第九章由韩庆喜和蒋霞敏共同撰写,第十章由宋微微撰写,第十一章由江茂旺撰写。
我们诚挚地感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斯越秀博士生,唐锋、罗江、姜小敏、杜学星、王搜、叶丽、高秀芝、林菁菁、高晓兰、张泽凌、毛欣欣、陆伟进、乐可鑫、汪元、阮鹏、王鹏帅、王双健、周爽男、陈奇成、李建平、赵晨曦、黄晨、韩子儒、赵云等硕士生这10年来前赴后继、不辞辛劳,在偏僻艰苦的海边基地实验、育苗和养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提供了照片和图片,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谢象山来发水产育苗场和舟山水产研究所提供了实验场所和设备设施,感谢宁波市内外养殖单位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在此,向对本书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基金委员会、宁波市科技局的支持,并得到了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项目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是撰写者辛勤劳动所获的一项成果,主观上力求对虎斑乌贼的产业发展有所促进,但在工作中深感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不足和错误,敬请读者原谅。
章 虎斑乌贼研究概述……(1) 节 虎斑乌贼简介……(1) 第二节 虎斑乌贼的生物学特性……(4) 第三节 虎斑乌贼的繁育研究动态……(7) 第四节 虎斑乌贼的养殖研究动态……(9)第二章 虎斑乌贼的形态 ……(14) 节 外部形态 ……(14) 第二节 内部结构 ……(19) 第三节 组织学 ……(27) 第四节 超微结构 ……\\ (43)第三章 虎斑乌贼的生活习性 ……\\(55) 节 虎斑乌贼的生活习性 ……\\(55) 第二节 环境因子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 ……\\ (57) 第三节 环境因子对虎斑乌贼幼乌贼的影响 ……\\ (74)第四章 虎斑乌贼生理学 ……\\ (92) 节 虎斑乌贼的耗氧率 ……\\(92) 第二节 虎斑乌贼的窒息点 …\\(98) 第三节 虎斑乌贼的排氨率 ……\\(99) 第四节 虎斑乌贼的氧氮比(O/ N)……\\(101) 第五节 虎斑乌贼的饥饿与阈值……\\(103)第五章 虎斑乌贼的繁殖与人工育苗……\\(109) 节 虎斑乌贼的繁殖生物学……\\__________(109) 第二节 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技术……\\(141)第六章 虎斑乌贼养殖……\\(163) 节 虎斑乌贼养殖操作规程……\\ (164) 第二节 虎斑乌贼养殖技术实例……\\(177) 第三节 虎斑乌贼室内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180)第七章 虎斑乌贼营养价值……\\(194) 节 肌肉的营养成分……\\(194) 第二节 卵巢、缠卵腺和副缠卵腺的营养成分 ……\\(200) 第三节 肝脏的营养成分……\\(205) 第四节 受精卵卵黄的营养成分……\\(208) 第五节 内壳的营养成分……\\ (212) 第六节 乌贼墨的营养成分……\\(216)第八章 养殖虎斑乌贼主要病原性风险及预防措施……\\(221) 节 虎斑乌贼皮肤溃疡症及其防治……\\(221) 第二节 外套膜水肿症及其防治……\\ (226) 第三节 红卵症及其防治……\\ (228)第九章 虎斑乌贼育苗的饵料及培养…(231) 节 糠虾的培养与收集……(231) 第二节 卤虫的孵化及强化培养……(239)第十章 虎斑乌贼功能基因研究……(255) 节 转录组学分析……(255) 第二节 渗透压调节胁迫相关功能基因研究……(265) 第三节 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272)第十一章 虎斑乌贼的喷墨机理研究……(276) 节 墨囊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特征……(276) 第二节 连续喷墨对虎斑乌贼生物化学反应的影响……(278) 第三节 主要环境因子及墨浓度对虎斑乌贼存活、生长的影响 ……(284)参考文献……(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