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早提出“特色小镇”概念的省份,特色小镇作为浙江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加入,以此实现小镇产业与人才队伍的壮大。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息息相关,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浪潮中,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小镇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生态圈。
该著作基于产业经济和协同创新理论,探索浙江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著作以浙江省都市圈划分区域,选取浙江省的近20个特色小镇和职业院校为主要调研对象,研究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如何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互动中实现协同新。同时,从协同创新的角度论述职业院校如何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构建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生态圈,如何开辟了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领域。
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聚焦信息经济、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功能产业“特而强”“聚而合”、体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发展迫切需要知识型、科技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人才加入。“十三五”期间,浙江众多高职院校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小镇产业对接,优化专业群布局,完善专业结构,布局了一批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通过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提升小镇的人才水平、科技水平和信息水平,成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抓手、新方向。
本书从产业经济和协同创新双重视角,研究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如何协同发展,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并从不同的角度对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实践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全书共六章。
第一章从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产业链等多个经济学视角对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做出详细解读,同时阐述了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核心理念和发展内涵。第二章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特色小镇产教融合的发展经验,探讨了德国“小镇大产”背后的双元制人才培养、瑞士精工小镇的双规制教育、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包、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小镇以及英国剑桥的教育小镇发展模式。第三章以杭州都市圈为例,阐述杭州都市圈如何以信息经济为引领,发展形成了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等多个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空间。同时,通过对杭州都市圈的“小镇创客”“小镇青年”“小镇高层次人才”进行深入访谈,分析信息经济时代青年人才就业空间和就业理念的新变化,为特色小镇在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创业生态链打造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第四章通过提炼浙江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归纳了六大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模式。第五章以挑战杯、互联网+创业创新、大学生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等竞赛为切入点,从大学生竞赛的角度看特色小镇、特色产业集聚区的成长之路。第六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构建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生态圈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行动。
本书的撰写有以下几方面特色:一是角度新颖,从产业经济和协同创新双重视角,对特色小镇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解读。例如,职业院校如何联合小镇搭建跨专业的“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如何带动小镇农村电商、现代物流、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建设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基地。二是案例丰富,浙江小城镇数量众多,尤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小镇分布地域不同,在自然风貌、产业特色、人文环境、文化沉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研究团队走访了浙江近30个特色小镇,从小镇企业、小镇社区、小镇产业园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为研究团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调研素材。三是影响力大,作者和研究团队提炼了20多个浙江职业院校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包括协同建设小镇青年创业基地、协同开展小镇体育赛事、协同打造小镇电商物流中心,形成一套可行性强、可复制性强的产教协同模式。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走进特色小镇,服务特色小镇,在小镇实践中更好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力量,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除此之外特别感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董鸿安、丁镭、杨林生、陈之顺、王欣、林林、林晶羽等老师的共同协助,在著作的写作过程中,老师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素材,也给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同时,与黄燕、王一名、张琼、华忆迪等老师一起组建竞赛团队,以特色小镇、特色园区、特色基地、特色产业为研究对象,在挑战杯、互联网+创业创新、大学生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等竞赛中指导学生完成了多项优秀作品。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非常感谢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叶旭升、胡俊杰、徐丽平、励鑫汝、应珍儿、王洪梅、吴吉如、余婷等同学,这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一起参与浙江省特色小镇与职业院校协同的专题走访、人物访谈和案例撰写。在走访特色小镇专题走访过程中,同学们的足迹遍布浙江省的特色小镇,通过接触、通过感受,去领略当地最有特色的人文风貌,去聆听当地最有特色的事,走访最有故事的人,这种主题式的实践活动使课外教学更加充实,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升华;在小镇企业、人物、事件的访谈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之间分工合作,配合默契,主动肩负起拍摄、录制、采编、排版的工作,主动查阅资料和分析数据,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收获满满;在特色小镇和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案例素材收集和编排的过程中,同学们会为了一个小细节争得面红耳赤,通过不断研讨,不断修改,最终确定案例编写的方案和细节。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的一些研究观点可能有些偏颇,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烦请各位读者与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正。
邱璐轶,英国利兹城市大学硕士、副教授,浙江省高职高专业专业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培养对象。邱璐轶老师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主持浙江省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课题1、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项、浙江省人社厅课题2项、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项、宁波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1项、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2项,在《科技管理研究》、《统计与决策》、《价格月刊》、《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第一章 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特色小镇概念界定
第二节 特色小镇产业协同发展综述
第三节 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内涵
第四节 浙江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国外特色小镇产教融合发展经验
第一节 德国:“小镇大产”背后的双元制人才培养
第二节 瑞士:精工小镇中成长起来的职业学徒们
第三节 英国剑桥:一座独具魅力的教育特色小镇
第四节 美国硅谷:大学城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第三章 特色小镇:一种新型的信息经济集聚空间
第一节 杭州都市圈信息经济空间集聚模式
第二节 杭州都市圈信息经济空间发展评价
第三节 特色小镇:信息经济时代青年人才就业新空间
第四章 浙江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第一节 协同共建小镇特色学院
第二节 协同共建小镇职教产业联盟
第三节 协同打造小镇特色实践基地
第四节 协同构建小镇产学研合作基地
第五节 协同打造小镇创业创新基地
第六节 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第五章 大学生竞赛中的特色小镇
第一节 挑战杯竞赛走进乡村工匠
第二节 模具特色小镇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大赛精英
第三节 青年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显风采
第四节 新媒体营销闪亮中东欧特色馆
第五节 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中的特色小镇
第六章 构建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生态圈
第一节 浙江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第二节 构建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生态圈
第三节 推进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