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双语规划教材)
定 价:66 元
丛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双语规划教材
- 作者:唐民科,徐海波 编
- 出版时间:2020/8/1
- ISBN:9787521418729
- 出 版 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85
- 页码:31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药药理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双语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双语规划教材,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体现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的特点,着力提高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调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条理性和先进性,既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适当拓展知识面,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从本质上看,它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中药的特性、功效和毒性等进行全面科学的再认识。中药药理学既是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是连接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桥梁。开展中药药理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科学内涵。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中药的人群不断扩大,学习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知识,对于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确保广大民众健康、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色、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内容;各论部分按照中药学传统分类顺序,收录中药100味,重点介绍中药的药物基源、化学成分、传统功效、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本教材以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对照编写,主要适合作为境内、境外本专科层次,中药学类专业的中药药理学教学的基础参考教材。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依据现有《中药药理学》教材的主要框架,参考各教材的主要内容,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和创新。
1.规范内容严格按照中药药理学的学科规范.对相关内容重新整理,不符合科学规范的内容不再录入本教材,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
2.突出实用本教材围绕教学及学习过程,在每章开始设置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
3.书网融合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视频、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虽力臻完善,但难免存在不足与疏漏之处,提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以便不断完善与修订。
本书第一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从事中药学专业研究多年,获奖无数。教授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课程多年,教授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学科特征与主要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一、思想萌芽
二、现代发展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与基础代谢率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一、辛味中药
二、甘味中药
三、酸味中药
四、苦味中药
五、咸味中药
第三节 中药其他药性的现代研究
一、中药的归经与升降沉浮
二、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因素
一、品种
二、产地
三、采收和贮存
四、中药炮制
五、中药剂型及煎煮
六、药物配伍和禁忌
第二节 机体因素
一、生理状况
二、病理状态
三、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第三节 环境因素
……
下篇 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