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眼科学》是由一批热爱循证医学研究的眼科同道们集中智慧和力量编写而成。
正如《循证眼科学》的书名《循证眼科学》,《循证眼科学》的编写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循证的过程,一次遵循眼科医学证据、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原则的编写过程。
《循证眼科学》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新的眼科临床证据,并按照疾病进行分类以便于眼科临床工作者查找;同时对于循证医学的发展趋势、在眼科的应用情况以及一些循证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有兴趣从事循证医学研究的读者们有所裨益。
本书是由一批热爱循证医学研究的眼科同道们集中智慧和力量编写而成。正如本书的书名《循证眼科学》,本书的编写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循证的过程,一次遵循眼科医学证据、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原则的编写过程。本书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新的眼科临床证据,并按照疾病进行分类以便于眼科临床工作者查找;同时对于循证医学的发展趋势、在眼科的应用情况以及一些循证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有兴趣从事循证医学研究的读者们有所裨益。
循证医学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在临床医学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循证医学强调把最佳证据、医师经验和患者意愿相结合,制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循证医学的这一核心思想于情于理都是恰如其分的,是人性光辉中的善意温暖(情)和冰冷科技中的理性思辨(理)的完美结合,对于饱受疾病痛苦的人类是一剂温暖的良药。在我国眼科领域,循证医学的思维理念还有待于加大宣传推广,让更多的眼科相关工作者认识、了解、熟悉和从事循证医学研究工作,这样会大大提升我国的眼科临床科研水平,促使产生更多的基于我国眼科临床的高质量证据。
本书不同于常见的眼科学专著,即不着重于对眼科疾病本身的系统介绍。本书在第一篇总论中,介绍了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循证医学在眼科的发展经历、临床决策应用和证据来源评估等,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循证医学在眼科的发展脉络和内在特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和诊断试验的内容,对于有意于从事眼科循证研究的读者是一种最直接的参考依据。在第二篇各论中,按照青光眼、视网膜病、眼视光、白内障、角膜疾病、眼外伤、视路及视神经疾病、泪器病、葡萄膜炎、斜弱视、眼眶疾病和结膜疾病共12类疾病,每类疾病提出一些尚有争议的临床问题,按照循证医学思路去查找现有的最佳证据,以此来促使临床决策。虽然每一类疾病不能顾及方方面面,但本书的初衷就是以点带面,重在引人思考、举一反三,使读者习惯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在临床实践中自己去进一步探索。每篇文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更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查找原始文献深入阅读。
王宁利,教授,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青光眼协会理事会成员,国际眼科理事会董事会成员,亚太青光眼协会董事会成员,空间站工程航天医学实验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失重生理与防护专家组专家,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王宁利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7年,完成手术约2万例,是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主要工作领域:青少年眼健康及近视眼防控、青光眼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研究。是眼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主持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大及重点项目等12项,共同主持国家重大防盲工程2项。培养博士后11名,博士研究生55名。王宁利教授主编及参编专著30余部,主编《眼科学》五年制、研究生及留学生教材共7本。目前担任《中华眼科杂志》名誉总编辑、《眼科》主编、International Glaucoma Review的学会编委。
王宁利教授五次人选Elsevier高引学者榜;两次被英国眼科医师杂志评为全球具影响力百名眼科医生;2014年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亚太眼科学会主席。在国际上荣获亚太眼科学会高级成就奖,亚太青光眼学会亚太奖,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世界青光眼学会高级临床科学家奖、中国海外学者视觉和眼科研究联合会领袖成就奖。亚太眼科学会Auther Lim奖等。作为首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医师奖,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杨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3年首批入选“北京学者”计划。
李仕明,医学博士,流行病学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眼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linical Trial《临床试验》中文版首届编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循证实践与循证指南学组委员和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从医10多年来治愈眼科疾病患者2万余人,擅长近视等各种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手术矫正。长期从事近视的防治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近视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和发生机制。作为项目执行人和管理者,历时10余年组织建立了我国以人群为基础的儿童近视研究队列,即“安阳儿童眼病研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儿童近视方面的里程碑式研究”;率先提出“远视储备”是预测儿童青少年发生发展的关键指标,增加户外活动能够保护未近视儿童的“远视储备”,近视防控应提前到学龄前儿童;开展丁评估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戴镜模式等近视干预措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2018年美国眼科临床指南和我国2018年首版近视防治指南,获得广泛推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8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近视领域学术论文70余篇,首及通讯作者SCI文章30余篇,担任JOVS、BJO等20多个国内外杂志的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人选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大挑战2015青年科学家、中国眼视光英才培育计划“明日之星”和美国Ophthalmologist杂志首次评选的“Top40Under40”即全球40位40岁以下具影响力的眼科医师(我国)。
李文生,教授,博士,留美学者,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三批专家会员、中国眼科未来领袖培养对象、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眼科及基因治疗中心(UMMS)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客座研究员、中国首位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学会(ARVO)“青年临床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美国眼科学会(AAO)、欧洲视网膜专家协会(ESRS)、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学会(ARVO)、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ASGCT)、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会员及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会(ASCRS)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眼科学组副组长、《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以及IOVS等九家国内外眼科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人等。
从医20多年来,李文生教授为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光明。
据美国2010年JCRS杂志报道,李文生教授是目前完成过两例105岁白内障患者的眼科医生;2013年创了由超高度近视引起的中重度视觉损伤治疗新方法;2016年创了“两步麻醉法”的无痛微创玻璃体手术,完全避免了眼部麻醉的并发症;2018年入选中国十大飞秒白内障手术医生称号;2019年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3D白内障手术。
到目前为止,以首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Ophthalmology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5多篇(其中SCI文章28篇,总IF超过100),研究结果被Nature杂志引用;主编《循证眼科学》等四部专著,参编8部著作,获7项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奖励,主持18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余人,应邀进行国内外专题讲座100余次。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我国循证眼科学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 我国循证眼科学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循证眼科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促进我国循证眼科发展的对策
第二章 循证眼科学概述
第一节 循证眼科学产生背景
第二节 循证眼科学的概念
第三节 循证眼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四节 循证眼科学与医学教育
第三章 循证眼科学在临床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疾病诊断决策过程
第三节 治疗决策过程
第四节 临床决策分析评价过程
第四章 循证眼科学证据
第一节 循证眼科学证据的概念及来源
第二节 循证眼科学证据的检索
第三节 循证眼科学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四节 循证眼科学证据评价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第五章 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
第一节 随机对照试验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随机对照试验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报告随机对照试验的国际标准
第四节 我国眼科在国际上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
第六章 怎样进行Meta分析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系统评价的方法
第三节 Meta分析
第四节 系统评价的评价
第五节 系统评价的应用
第七章 诊断试验
第一节 诊断试验概述
第二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
第三节 诊断试验评价注意事项
第四节 诊断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
第二篇 各论
附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