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期间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情况,从战事史实的准确详尽和作战技术的正确描述的角度来看,这本《击沉一切》都是无可比拟的顶尖著作!这一论断完全可以从战史档案中得到充分佐证。就如同英国皇家空军官兵们在敦刻尔克(Dunkirk)大撤退后的那段严峻时期里奋力拯救大不列颠一样,我们潜艇部队的勇士们同样在珍珠港(Pearl Harbor)遇袭后力挽狂澜。确切地说,在被日本人可耻地偷袭之后,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坚守住了我们的关键防线,更是将我们惨受创伤的部队迅速修复弥合,并积蓄力量反击,将战线一步步推至敌人的腹地,最终挺进东京!大战期间关于美国海军潜艇部队作战的宣传并不多,特别是日本在东京湾(Tokyo Bay)宣告投降后,可以预料的是人们对战争类新闻的兴趣锐减,美国民众也几乎快要忘了应该感谢这么一支规模虽小但高度团结且有战斗力的部队。这支部队在最巅峰的时期也仅拥有不到4000名军官和46000名士兵,其中约有16000人曾在潜艇上执勤。
我真切地希望这本生动有趣的战史著作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和阅读,从而使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卓越功勋能够在民众心目中找到其理应存在的正确位置。毫无疑问,没有人能比本书的作者更有资格去讲述其中的故事,他就是在大战期间最重要的太平洋战场上率领美军潜艇部队作战的退役海军中将查尔斯·安德鲁斯·洛克伍德。他在书中的描述详尽准确又极具权威,同时还娴熟地加入了必要的官方统计数据资料,字里行间流露的人性和善意令人研读起来不失畅快和愉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书中对当时新一代潜艇的缺陷及其在作战中遭受的挫折也有详细描述,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当时作为潜艇主战武器的鱼雷装药设计上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如何纠正,作者提出了关键而极具个人见解的观点,而相应的措施也被全面运用到了潜艇部队的对敌作战中,在大战最高潮的最后一年里我们的潜艇成功地渗透并突破敌人在日本海水道布设的雷障。不过,我们绝不能让一位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到水下战场的前线冒险,因此他的“顶头上司”——本篇序言的执笔人——拒绝派遣其亲自指挥潜艇突破水下雷场。优秀的潜艇指挥官比比皆是,而洛克伍德只有一个!
一场大战下来,几乎所有美国家庭都与这场战争发生了种种联系,或是子女,或是近亲,而我们的全军将士更是从潜艇部队官兵的贡献中获益良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共有504名来自不同作战单位的飞行员曾经落水,濒临溺亡或面临更悲惨的结局,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被那些及时赶到的“潜艇救生员”挽救了生命,而这仅仅是潜艇官兵们在大战中所参与的大量作战活动中的一例。从“独狼战术”到与水面舰队的大规模联合行动,潜艇部队在所有的战斗胜利中都充分发挥了他们自身的作用。
为了实施补给和人员搜救,大战期间针对敌占岛屿开展的侦察和秘密渗透任务司空见惯。而在本书作者的笔下,所有这些故事都洋溢着英勇豪迈的情怀。那么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们的潜艇部队又将承载怎样的希望?曾有悲观的看法认为,由于人性因素的存在,我们基本无法(或曾试图)杜绝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而只有当这些武器在对手的反制手段面前变得无效时,各国才会将它们从各自的武器库中淘汰剔除。基于这一衡量标准,在可预见的将来,潜艇仍然将在各国海军战斗序列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意义上来看,这本叙述详实的《击沉一切》对所有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来说都将会是一本很好的补充读物。毫无疑问,对曾经参与那场战争的日本船长和海军官兵们而言,甚至对那些对我们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抱有敌意(或是不安想法)的潜在侵略者而言,本书也一定会是充满趣味的。
书中的很多美军艇长都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大胆精神。这在读者看来,关于每个独立的潜艇作战行动的内容描述或许会有些许相似之处。对潜艇部队的每一位官兵来说,把当年的精彩故事压缩成一些极小的段落是很不公平的,因为那样会损失很多重要的成功作战细节。如果说这些高超的作战艺术和精神有什么可复制之处的话,那无疑是我们的这些潜艇部队官兵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和高效,他们训练有素且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Chester W. Nimitz, 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