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子医读》为始创之作。《经子医读.天人性情篇/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汇集、融合了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要旨,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进行解读。其内容丰富,不仅为研究中医学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翔实和重要的文献依据,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视野,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修养。
《经子医读.天人性情篇/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主要涉及医病、药物,以及医药相关史料、寓言故事等。
在世界上,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埃及等均曾以文明古国著称,然而经过历史长河汹涌浪涛的无情冲击,其思想文化能不断传承发展,至今犹深刻影响着社会文明各个领域者,则唯我中国。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也足以引起深思。
“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不朽支柱。但在近现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尊为“国学”的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曾几度遭受打击摧残,所幸这段经历只如浮云蔽日。当处于迷乱困惑中的人们日渐觉醒,恢复理智,意识到“数典忘祖”“践踏文化”的愚昧无知之后,“国学热”和“文化热”再度掀起。这种蛰伏的热情的喷发,反映了国人对伟大民族文化复兴的殷切期望和呼唤,也是伟大的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希望所在。
先秦、汉代的“经子”典籍,是国学的基石,早在西汉戴圣《礼记·经解》中已将《诗》《书》《乐》《易》《礼》和《春秋》首称为“经”。之后,汉儒又将先秦诸子书中的儒家著述也尊为“经”。至于“子”书,实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西汉的子书大多祖述先秦,所谓“专家之学兴而子书起”。
对于经子的研究,历来学者从事已久,见持不一:或作为一种专门学问而治之,或将其作为文学作品而读之,或作为国故而整理之,或以一己之术偏攫其义而言之。
近三十余年来,从历史经验和对国学深入研究中,文人学者皆深切认识到群经诸子是我国各种学术文化的思想源泉。前贤先哲的聪明睿智,启迪了后世学者智士的诸多创新和发扬,从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于国学概念的认识,已一改以往那样古典和笼统。国学的研究,也不唯重儒家,而是融合了儒、释、道等各个方面,同时有了文、史、哲等诸种分科。这种可喜的局面,反映了国学研究已经迈入新的拓展时期。
先秦、汉代经子著作的医学研究,即是对经子著作中有关医学方面的论述进行解读,以及从医学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经子著作中的其他有关论述,乃是传承传统文化和研究中医学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事实上经子学术思想与中医学术思想原本产生于同一时空。在古书中,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医学的启示和融合,其证据在在可见;反之,医学对于文化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甚至古人曾将医家治身与政治家的治国相提并论。《吕氏春秋》曰“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乃一言以蔽之。
《庄子》曾说:“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中医学术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而特色鲜明,其原因正在于能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载体,并在古人“与时俱进”“弘之惟新”的精神激励下得以不断地向前发展。
古代中医学的煌煌巨著《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此书的成书过程与先秦、前汉的诸子实在同一时代。因而历代以治《内经》之学著称的学者,如隋唐的杨上善、王冰,乃至明代的张介宾等,都曾通过这些经子著作,以求索其哲学思想与医学的关系。历代的著名医学家,如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震亨等,也多由经子哲学思想的启悟而获得“灵感”,开创新说。
严世芸(1940- ),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国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等。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次等,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经子医读??处世摄生篇》
《经子医读??医药医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