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理论与现实》运用“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对外贸易问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理论阐释,提出了几个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如加工贸易的本质、倾销的本质、服务外包的本质、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二是国际贸易特征事实的解释,剖析了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分别对日本和中国近代部分贸易现象进行分析。
这本书是我这些年在国际贸易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总汇。
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真理、创造知识,或是就某一理论问题阐发新的见解,或是对某一现象提供可信的解释。但是在学术行为职业化、学术成果数量化的今天,学术研究活动俨然已经成了一项计件工种。学术工具日渐形式化,学术形式日渐规范化,而学术内容却越来越空洞,学术研究也越来越难以产生新东西。
在经济学领域,这尤为明显。第一,泡沫化。学术成果很多很多,每年的论文数量汗牛充栋,但大多数是“小土炉炼钢”,发表出来的东西其实是些“铁疙瘩”。第二,故作高深。用复杂无比的工具,说明简单无比的问题,美其名曰“方法先进”,简洁不被认为是美的,反而被看成是水平低的。第三,故弄玄虚。有话不好好说,用含义不清不知所云的偏僻生冷术语,解释基本常识,本来明明白白的道理被解释得不知所云。第四,“霸王硬上弓”。没有对研究对象产生新的认知,但还要“憋”出研究成果来,不得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于是“饾饤”之学泛滥,甚至“伪问题”盛行。
总之,祸枣灾梨!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还是有的。只不过从事这样的研究,成本大,代价高,出真实成果的偶然性强,成果显示度在当下的学术评价体系里却不一定很耀眼。而且,当信息垃圾泛滥的时候,正确的思想,反而往往被淹没了。
但是,“事含妙理总堪寻”。探究,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
这本书一共有六个专题,六个专题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前三个专题基本属于理论阐释部分,与理论阐释相关的对贸易实践活动的分析,也归于相应的专题之内。这部分提出了几个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1)用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阐释了国际商品价值和国际商品价格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2)从产业链和生产要素的角度阐释了加工贸易是一种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要素贸易,其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务输出”。
(3)从理论上厘清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之间“原像”与“镜像”的耦合关系,并分析了在中国实践中两者背离的原因。
(4)倾销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市场分割条件下需求弹性不一致引致的国际价格歧视,或是生产者在模仿生产阶段为扩大产量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反倾销则是一种合法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
袁欣,男,1968年出生,山东青岛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1996年和1999年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任职于证券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问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坚持研究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学。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发凡
第一节 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劳动价值论的解释
第二节 加工贸易的本质:产业链和生产要素的分析视角
第三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的背离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
第一节 倾销的本质与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国际反倾销规则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因素分析
第三节 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实体规则的比较
第三章 外包与服务外包
第一节 服务外包:概念、本质、效应
第二节 服务外包能像加工贸易那样创造奇迹吗
第三节 外包的边界
第四章 现实剖析:中国经贸专题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分析
第二节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探析
第三节 中国经济性质辨析
第五章 他山之玉:国际经贸专题
第一节 日本“进口替代”发展时期的经济分析
第二节 日本“出口导向”发展时期的经济分析
第六章 历史镜鉴:中国近代贸易专题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贸易条件:一般趋势及其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
第二节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进口替代”
第三节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消费结构的变迁
第四节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资本形成的关系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