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的体例:一、书论原文。二、注释。三、译文。四、解析与图文互证。用具体图例来辅助说明古代书论中所出现的:(一)书家;(二)书作;(三)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书法本体语言,对其具体形态进行图文互证并做深入浅出的解析。五、研究综述。前三部分,即原文、注释、译文为古代书论研究之基础,第四部分解析与图文互证为研究之重点,第五部分研究综述是对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
书法是从自然的书写状态中发展而来的一门艺术。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写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之基础。写字以记文为目的,但在写字的过程中产生并总结出来的笔势、笔意,乃至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等书法艺术语言和书写规律与法则,同时也培养了人们基本的美学素养。可以说,几千年来汉字的书写,滋养并积淀了汉文化美育之根基。先贤们的书法经验、观念与智慧汇聚成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对这些理论的研究是书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对中国古代书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以便能够为我们的书法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2011年底,我编著的《中国书法大师经典研究系列·邓石如》交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便应邀赴美国讲学。2012年4月底回国后,我潜心研究学术,将撰写的《大学书法教材系列》陆续整理出版。其间,得到了北京艺美联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曹彦伟先生的大力支持,并约我主编《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我感到这是实现夙愿之良机。之后,我在搜集历代书论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中国古代书论的研究一直伴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进程,各种书法论文、专著等不乏真知灼见,同时也有各种书论注译本出版。我想,如果再主编一套注译本,虽能将古代书论做一次系统化研究与整理,但若没有新的文献资料充实,那就难出新意,选题也难免重复。考虑到古代书论中对书法大量的比喻性的描述,一直以来都是用文字阐释文字,难免让人费解,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最终确定运用图文互证的新方法,用图片配上深人浅出的文字解析来进行全新的阐释。这样,读者阅读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并对书法本体语言一目了然。要完成这样一个浩大的书法理论基础研究工程,必须组织一批既有古文功底,又有书法功底的专家来共同实现。于是,我便筹备组建一支志同道合、能为书法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中国当代研究型书法家团队。
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之邀,2013年5月我的工作室(清华班)开学,之后又成立了洪亮工作室书学研究会。我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了《大学书法教材系列》配套的普及本书法教材《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30本),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至此,我们研究型书法家团队初步形成。
经过几年的准备,我们进入了古代书论研究的实施阶段。首先是对古代书论的选择与研究范围的确定。中国古代书论散落在古代各种典籍中,数不胜数,而且内容极为繁杂,其中涵盖了书法史、书法教学、书法品评、书法技法、书法鉴赏、书法美学等内容。要进行书论研究需要具备综合知识,包括古代汉语、古典文学、文字学、文献学、校勘学、版本学等,还要熟悉书法史、文学史、哲学史、社会发展史等。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确定以上海书画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的《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为底本,从中选取晋代至清代近30位作者的书论,作为研究对象供工作室成员选择。本项研究主要围绕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等书法本体语言展开,有关书法教学、书法品评等书论不属于本项研究的范围,暂不展开。
与此同时,确定《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的体例:一、书论原文。二、注释。三、译文。四、解析与图文互证。用具体图例来辅助说明古代书论中所出现的:(一)书家;(二)书作;(三)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书法本体语言,对其具体形态进行图文互证并做深入浅出的解析。五、研究综述。前三部分,即原文、注释、译文为古代书论研究之基础,第四部分解析与图文互证为研究之重点,第五部分研究综述是对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
李现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书协理事兼篆刻委员会主任、殷契印社副社长、安阳师院美术学院兼职教授。2014年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洪亮先生。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六、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书展,一、二、三、四、六届永乐官国际书画艺术节,全国孙诒让杯甲骨文大赛,第二届嵩阳杯全国书画大赛,第三届商鼎杯全国书法大赛,西泠印社举办的全国诗书画印大展等数十次,并多次获奖。书法文论和作品散见于全国专业报刊。
洪亮,号九牛,原籍安徽绩溪,1961年4月生于浙江安吉。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美术书法考核高级评委,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大学书法教材系列》《中国书法大师经典研究系列·邓石如》等,主编《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历代名家书心经》等系列丛书。2014年8月,洪亮工作室书学研究会在清华大学成立。2015年6月,洪亮书画艺术馆在北京开馆。
总序
黄庭坚书论
跋淡墨碑铭
笔说
跋法帖(一)
题绛本法帖(一)
书遗教经后
跋张长史千字文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一)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二)
跋欧阳率更书
题右军十七帖后
跋法帖(二)
跋法帖(三)
题绛本法帖(二)
题绛本法帖(三)
题绛本法帖(四)
题绛本法帖(五)
题绛本法帖(六)
题颜鲁公帖
题颜鲁公麻姑坛记
跋东坡书(一)
跋东坡墨迹
跋东坡思旧赋
跋米元章书
跋湘帖群公书
跋舅公李公达所宝二帖
跋周子发帖
跋范文正公帖
题化度寺碑
题欧阳率更书
跋李后主书
题林和靖书
跋沈传师岳麓寺诗碑
题绛本法帖(七)
自评元祐间字
题东坡大字
论作字
题瘗鹤铭后
跋法帖
跋法帖(四)
跋法帖(五)
跋二苏送梁子熙联句
题绛本法帖(八)
题徐浩碑
跋东坡水陆赞
跋东坡叙英皇事帖
跋东坡书(二)
题苏子由黄楼赋草
跋潞公帖
钟离跋尾
跋此君轩诗
跋东坡蔡州道中和子由雪诗
书自草秋浦歌后
跋周越书后
题王观复书后
跋韩康公与潞公书
与胡逸老书
与宜春朱和叔书
与载熙书
论书
墨说遗张雅
墨蛇颂
题画鹅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