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我国古代的制度文明而贡献一点力量。书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相关内容,还附有许多图表,做到图文并茂,从而有助于读者理解我国古代这一重要的礼仪制度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
在我国古代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虽然经历了许多朝代,然遗存至今的天坛遗址却仅有两处,即北京与西安的天坛。由于这两处天坛相隔千余年,所以在形制上并不完全相同,考察这些不同之处,对了解我国古代祭天制度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变化在这套丛书中都有所交代,当读者阅读完这两部书后,再参观这两处天坛遗址,相信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而也会为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与宏伟的建筑而自豪。
随着西安天坛遗址公园的开放,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将会来比参观,而《唐代皇帝祭天故事/隋唐长安城圜丘与祭天丛书》的出版发行,也将有利于宣传西安的悠久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从而促进本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1999年,位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操场旁的隋唐圜丘遗址正式由考古部门发掘了。圜丘又称“天坛”,早在1957年,该处就被文物考古部门确认并竖立了省级文物保护碑,防止被破坏,但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此次正式发掘,极大震动了学术界,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国内外各种媒体纷纷报道。之所以如比引人注目,是因为圜丘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在我国古代祭祀体系中等级最高,礼仪最为隆重。不仅如比,这座圜丘还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代祭天场所,比北京的明清天坛旱1000余年。北京天坛高5.4米,西安圜丘高8米,前者4面有台阶(陛),后者12面有台阶,故更加符合周代礼制的规范。自建成以来,先后有隋朝的2位皇帝,唐朝的19位皇帝,共计21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天大典。为了更好地展示这座古代礼制建筑的雄姿,2014年规划建设“天坛遗址公园”,2018年2月16日(正月初一),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遗址区内有天坛博物馆及少量配套设施,周围有绿地及道路,公园南侧有长200米、宽30米的绿化廊道,形成了以天坛为核心,南北通透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完美结合的目的,并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又一处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场所。
为了使广大民众了解隋唐时期的礼仪文化,尤其是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礼制与祭天制度,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这套丛书。其中,《隋唐长安城圜丘》一书,着重从古代祭天制度与圜丘形制的角度撰写,主要涉及隋唐时期的国家礼仪制度、圜丘形制、祭天仪制、祭器与祭品、祭服与仪仗、乐舞与歌辞、隋唐祭天礼仪对后世诸朝以及周边诸国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王效锋 ,历史学家,教授。研究唐史、历史文化史、礼仪建制
第一章 圜丘祭天礼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隋唐以前的圜丘祭天
第二节 隋唐圜丘祭祀的形式、数量和特点
第三节 隋唐圜丘祭祀的意义
第二章 隋代帝王与圜丘祭天
第一节 天坛初建……隋文帝与圜丘祭天
第二节 「弃厥肆祀」——隋炀帝与圜丘祭天
第三章 唐代前期皇帝与圜丘祭天
第一节 转危为安——唐高祖与圜丘祭天
第二节 帝基初固——唐太宗与圜丘祭天
第三节 征辽功成——唐高宗与圜丘祭天
第四节 女主临朝——武则天与圜丘祭天
第五节 祭坛风云——唐中宗与圜丘祭天
第六节 礼仪之争——唐睿宗与圜丘祭天
第七节 盛世大典——唐玄宗与圜丘祭天
……
第四章 唐代后期皇帝与圜丘祭祀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