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其传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其中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杰作100 幅,均配有专业的解读文字。给大众提供了宝贵的临摹欣赏、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
中国的山水画传统,独具东方特色。万物有灵,山水有情,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既感于心,又映于物,既是用艺术创作致敬外在大自然,又充满内在的心灵写真和思想回声。如刘禹锡《陋室铭》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如宗炳《画山水序》所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所绘景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讲究意境追求格调,一如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般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为一。而西方的风景画,在17世纪的荷兰小画派才出现,写实性虽强,能直观再现,也能抒情达意,但与中国山水画相比,文学性、思想性、超逸
性等方面则远逊。
笔者的大学本科阶段所修专业是中国画,平时偏爱山水也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创作等工作,故而承蒙丛书主编林木先生的信任,承担了山水内容的解读。虽然名曰《最美山水画100图》,但仅撷取了数量极少的古代山水佳作,不包含现当代,真可谓挂一漏万、管中窥豹。关于本书的编排体例,这里也略作说明:
1.作品按时序排列,并大致根据时代风格分出八章,每章前有简短导读。作品的解读,除基本常识外,也注意趣味性并适当引入新见,尽量避免老生常谈、人云亦云。
2.叙述模式为内容介绍、技法分析、作者简介。同一画家有多幅作品,作者简介只在解读第一幅画时出现。人物或作品流传有传奇性,则适当增加内容。有些重要文献,一般直接引用并提行用楷体排布,可供参考。
3.作品以数字编号,画幅的尺寸皆是先纵后横,格式如:纵139.5厘米,横58厘米。年代涉天干地支、公元纪年及年号,格式如:南宋绍兴二年壬子(113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画有美亦不言。美即是美,无需多言,然而笔者却要尴尬饶舌。天地有美,图画有美,本书的解读却未必美,甚至错讹欠妥。为此,敬请各位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2018年8月16日
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盛世的墨彩(隋唐山水)1
南北的风光(五代山水)13
全景的观照(北宋山水)25
边地的丹青(辽金山水)47
偏安的景致(南宋山水)59
文人的心相(元代山水)87
雅俗的图像(明代山水)135
多样的河山(清代山水)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