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转型与创新创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资源互补的视角;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动因、模式与绩效关系;关系维护对“互联网+”创业团队在线沟通的影响;个人社会资本、虚拟集群知识共享对“互联网+”创业者创业绩效的影响;个人经验、他人经验及其交互作用对于“互联网+”创业者创业学习的影响;结论与讨论。
尽管实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做出较多的理论分析,但实证研究较少。本书结合现有研究,梳理了“互联网+”战略在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的内涵和意义,为企业认识“互联网+”战略,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自2003年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我就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多篇研究论文。毕业从教后,尤其是2012参加了在百森商学院举办的第1期“创业思维与行动”(Teaching Entrepreneurial Thought and Action,TETA)大中华区师资培训项目之后,创新创业成了我教学的主要领域,研究领域也涉足“互联网+”创新创业、绿色创新、社会创业等方面。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与创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两个主题,也是学术领域里的两个热门话题。我们的研究团队在过去的几年中,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了长期的研究。本书为重要成果之一。
在这里我想感谢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人。我要感谢共同努力的研究团队,他们分工协助,负责或参与了其中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具体人员有陆永锐、盛景武、杨梅、吴镇雄、游苗、侯雪莹。同时,感谢书中所涉及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企业接受调研的人员。在调研过程中,他们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与帮助,给了课题组充裕的时间、给了我们灵感和情趣,让我们收获良多。
尽管对书中引用和借鉴的论文、新闻报道进行了标注,但难免挂一漏万,在此对所有引用和借鉴成果的作者表示感谢。本书仍需不断更新与完善,衷心希望各位研究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汪建成2020年6月于康乐园
汪建成,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专业学术主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企业国际化经营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多项国*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或参与十余项企业咨询项目。
第一章导论1
第二章“互联网+”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3
第一节“互联网+”创新与企业资源的互补性3
第二节“互联网+”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与维持5
第三节“互联网+”创新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9
第四节本章小结12
第三章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动因、模式与绩效13
第一节“互联网+”转型背景13
第二节“互联网+”与企业转型15
第三节“互联网+”与企业转型的实证设计24
第四节“互联网+”与企业转型的实证结果34
第五节本章小结49
第四章“互联网+”关系维护对创业团队的影响51
第一节基于在线沟通的“互联网+”关系维护51
第二节“互联网+”关系维护与创业团队53
第三节“互联网+”关系维护对创业团队影响的实证设计59
第四节“互联网+”关系维护对创业团队影响的实证结果71
第五节本章小结85
第五章个人社会资本、虚拟集群与“互联网+”创业87
第一节“互联网+”创业的崛起87
第二节虚拟集群与“互联网+”创新创业88
第三节个人社会资本、虚拟集群与“互联网+”创业实证设计93
第四节个人社会资本、虚拟集群与“互联网+”创业实证结果107
第五节本章小结118
第六章个人经验、他人经验与“互联网+”创业学习121
第一节“互联网+”与创业学习121
第二节经验、学习与“互联网+”创业122
第三节个人经验、他人经验与“互联网+”创业学习实证设计128
第四节个人经验、他人经验与“互联网+”创业学习实证结果133
第五节本章小结151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154
附录A微信红包对创业团队微信沟通及其沟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155
附录B个人社会资本、虚拟集群与“互联网+”创业调查问卷158
附录C个人经验、他人经验与“互联网+”创业学习调查问卷162
参考文献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