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系·构建理想的班级生态(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
定 价:45 元
丛书名:大夏书系·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
- 作者:温剑文 著
- 出版时间:2020/9/1
- ISBN:9787576008197
-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5.16
- 页码:23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知名班主任温剑文基于自己多年的带班经验,从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班级生态、如何把学生置于班级生态的中央、学生成长生态中可整合的资源有哪些、如何让活动与课程为生态成长提供能量等四个方面分享了构建理想的班级生态的创意举措,有助于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充分利用学生成长环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实现轻松带班,照亮学生的成长。
☆知名班主任温剑文诚意之作,助力班主任轻松带班。
☆系统呈现作者构建理想的班级生态的创意做法和教育理念,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便于一线班主任系统学习和借鉴。
☆创意做法+经典案例+实用工具,实用易学,便于操作。
编辑推荐篇章:
如何唤醒个体的成长动力
家校沟通误区与家长资源在哪里
自序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睁开眼,发现自己在一间四周透明的玻璃房子里。
我想揉揉自己的眼睛,却发现自己没有手。我想走向周围的墙,却迈不开脚步,原来我没有脚。
我是一条鱼,住在鱼缸里。
我看得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当我想要走入其中,却遥不可及。这让我感到恐惧。我开始使劲摇动我的鱼鳍,冲向周围的玻璃,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疼痛。终于,我冲出水面,“啪”的一声,落在鱼缸外面硬邦邦的地面上。
我浑身很痛,但却很开心。
我想要站起来,竭尽全力的结果却是在水泥地上挣扎。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一种窒息感越来越强烈。我想,也许我会死在这里吧。
我眼前一黑,一双大手抓住了我,耳边的风声告诉我自己正要被丢进鱼缸。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这鱼儿,真调皮,就不好好待在鱼缸里。”
我又回到了鱼缸里。
……
这是我年少时常常做的梦。有时,我会死在鱼缸外面的世界,而有时会在挣扎之后,安静地、百般无奈地待在鱼缸里,但总是在最痛之时醒来。
我不想再絮絮叨叨自己生命成长的故事,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传统教育的受害者。我只能告诉你,我就是那条很调皮的鱼,生活在鱼缸里,尽管很多次挣脱出那个鱼缸,然而总会被许多只不同的手抓回鱼缸。
18岁师范毕业那年,我对要去做教师这件事感到更加恐惧,梦里开始出现这样的场景:讲台上的我,手持教鞭,一脸威严,台下是几十个战战兢兢的儿时的我。
我曾经是一条讨厌住在鱼缸里的鱼,然而却要成为那只把一条条鱼儿抓回鱼缸的手。所以,我甚至不属于罗曼??罗兰口中的“大部分人”,因为我“死”得更早——在我成长的苦旅中窒息沉睡,却在做教师、班主任的18年旅途中恢复了活力。
但在刚做教师、班主任的那两年,我一直诚惶诚恐。我还在沉睡中,也许会让别人跟我一样在本该活着的年纪窒息掉,且不知何时他们才能恢复本该有的活力。
这于我而言,很可怕。
这种恐惧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鱼儿不待在鱼缸里,还能去哪里?
后来,这种思考演变成这样的思考:
班主任工作仅仅是管理吗?
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外,还能做些什么?
教师除了让学生尽力学习、学会考试、拿到高分外,还能做些什么?
哪怕是让学生尽力学习、学会考试、拿到高分,有没有比使劲逼迫、疯狂灌输更好的法子?
教育除了让学生一步步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外,还能做些什么?当教育脱掉应试成绩这件外衣,我们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
后来,我又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儿是否就应该待在花盆里?这与“鱼儿是否就应该待在鱼缸里”一样有意思。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首先,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就承受不了温度的变化,更经不起风吹雨打。
教育生态学认为,“花盆效应”在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学校教育中,受封闭或半封闭教育体制的困扰,学生被整天关在教室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再加上陈旧滞后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书本到书本,形成封锁式小循环,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大体明白了:鱼儿哪怕是当下住在鱼缸里,也不能只是生活在鱼缸里,又或者说,想要培养有活力的学生,哪怕他当下在“鱼缸”里,我们也应该着力于让他有迎接未来汹涌波涛的能力。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生物是独立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鱼儿最终还是要遨游在池塘、江河、大海里。若仅仅思考怎么在那口鱼缸里养好那条鱼,还会有然后吗?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他首次提出以生态的角度看教育,从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呼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合作、理解、宽容的环境中学习,享受和谐的精神生活。
与鱼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亿万万种生物中的一种,社会、家庭、学校等则是影响人的成长的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群落。每一个生命清澈至纯,在这个世界生长,点滴的变化都是这个世界的赐予。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如果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概括,可表示为: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1.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
2.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能力;
3.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4.营养级的数目有限;
5.是一个动态系统。a
除了生态系统中生物链所涉及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分类,我们不难发现:班级这个作为一部分生命体在其生命某个阶段生活的功能单位,竟然惊奇地具备生态系统的这些特性。如果我们把学生生活的整个系统看成大的生态系统,依然能发现其与生态学表述的特性惊人地符合,教育就成了生态系统里一部分生命影响另一个纯洁生命成长与改变的巨大能量。
非常感谢您能翻开这本书,作为作者,我首先想要跟大家强调以下几点。
1.本书旨在以班主任的角色从构建良性的学生成长生态的角度思考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2.我是数学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是:虽不能提供您解决全部问题的方法,但可以一起寻求很多问题的共性解决办法;虽不能帮您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但可以找到一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建议您审时度势,依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不超过班主任的工作边界为原则,毕竟,这是一份工作。
你们的同行者:温剑文
温剑文,湖南省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班主任国培授课教师,《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教师月刊》等杂志封面人物,《星教师》杂志2015全国年度班主任。受邀在全国各地作主题报告200多场,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50多篇,撰写和参编教育著作多部。
自 序 / 1
第一章 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班级生态 / 1
第一节 什么是班级分组管理竞争机制 / 2
一、小组分组有学问 / 4
二、管理体系须健全 / 7
第二节 怎样让管理机制正常运作起来 / 12
一、量化制度民主产生 / 12
二、量化流程职责分明 / 24
第三节 怎样以小组建设推动良性班级生态的成长 / 26
一、必须有“糖果” / 26
二、必须有“呵护” / 30
三、必须耐心等待 / 37
第二章 如何把学生置于班级生态的中央 / 43
第一节 如何自主生成生态的文化 / 44
一、自主生成班级“硬文化” / 46
二、自主生成班级“软文化” / 48
第二节 如何激发班级生态的活力 / 57
一、让班级学生体验有价值的成功 / 58
二、让活动促进班级更快地成长 / 62
第三节 如何唤醒个体的成长动力 / 65
一、不要让学生失去信心 / 66
二、让“糖果”多飞一会儿 / 69
第三章 学生成长生态中可整合的资源有哪些 / 77
第一节 学生也是资源吗 / 78
一、学生会的,就是我们会的 / 78
二、优秀的学生是我们的资源 / 80
第二节 家校沟通误区与家长资源在哪里 / 84
一、探寻家校问题本质 / 85
二、理性辨析家长类型 / 87
三、智慧“搞定”你的家长 / 89
四、挖掘家长资源宝库 / 91
第三节 如何让学校成为班级成长的大舞台 / 97
一、“物”即资源 / 97
二、人即资源 / 106
三、文化即资源 / 110
第四节 怎样从社会宝库中整合更多的资源 / 113
一、利用“社会资源”,拓宽班级活动空间 / 114
二、借用“社会资源”,扩大班主任工作的舞台 / 116
三、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成长环境 / 117
第五节 网络时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 121
一、信息时代的资源 / 121
二、网络资源的整合 / 124
第四章 如何让活动与课程为生态成长提供能量 / 133
第一节 系统化的德育课程长什么样 / 134
一、德育课程体系各学期的基本规划 / 135
二、对德育课程的思考 / 140
第二节 如何实现愿景课程化 / 141
一、让入学流程与学生自我期望完美共振 / 142
二、用“时光胶囊”激发学生的美好憧憬 / 144
三、以开学报到重新唤醒学生的自我期望 / 148
第三节 如何打造习惯养成课程 / 155
一、我是整理小能手 / 156
二、时间管理 / 158
三、我是“理财”高手 / 161
四、长假主题综合作业 / 165
五、成绩分析与学习引导 / 173
第四节 如何让课程为学生成长“排忧解难” / 180
一、我们与孩子“谈恋爱” / 180
二、家庭教育生态优化 / 188
三、 “感恩”主题课程 / 195
四、不得不说的手机问题 / 198
五、七嘴八舌话追星 / 203
第五节 怎样实施学科融合性德育实践课程 / 207
一、基于当下资源的融合性实践活动 / 207
二、基于时间节点的融合性实践课程 / 210
后 记 /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