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书共50万字,其注释以中华书局1954年版1986年北京第5次印刷《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全书分《梁惠王上》《梁惠王下》《公孙丑上》《公孙丑下》等共十四篇,每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今译、评析五个部分;导言对孟子其人其书及其地位变迁,孟子天人观、身心观、性善论、仁政说、人格论等哲学思想,《孟子》的版本源流及艺术特点等有详细的说明;书后另附《孟子》名句赏析、《孟子》名章赏析两篇,选取其中众多精彩绝伦的论辩语言和形象化表达,详加阐释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中重要的篇章段落。
适读人群 :中文系师生,国学、传统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 作者吸收借鉴古今校注和*新研究成果,详尽注译,时出新意。全书立足于经典传承,着眼于文化普及,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普及读本。
Ø 题解与评析:全文的每篇篇首都设有题解,篇尾设评析,前后呼应,解读通篇大意,论析主要观点。能够引导大众读者更好、更容易地理解经典、阅读经典。
Ø 注释与今译:注释部分细解原文字音词义、历史人物、地理沿革,今译平易畅达,切近原意,语言风格现代,能够确保大众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Ø 导读与附录:书前导读详细、全面介绍《孟子》其人其书及其地位变迁,对于孟子天人观、身心观、性善论、仁政说、人格论等哲学思想进行全面阐释,对《孟子》一书的浩然之气、论辩式语言、善用比喻、寓言、排比、引用等艺术特点等均有详细的说明。附录收《孟子》名句赏析、《孟子》名章赏析两篇,为读者进一步沟通先贤提供了参考。
春秋战国之际,王道衰微,诸侯异政,礼乐崩坏,事不稽古。其间诸子,究际天人,异说郁起。老庄述道,孔孟言礼,墨翟执俭,申韩持法,其余诸家,亦各申己见,激辩争鸣。承流而枝附者,不可胜计,诸子之学,勃然而兴,诚为中华文明之活水源头。
自汉武改运,百家罢黜,儒术独尊,然子学一脉,承传绵延,代有兴发,不绝如缕。清末民初,旧政易制,西学东渐,儒学独尊地位不再。章太炎、梁启超、钱穆、吕思勉、冯友兰、于省吾、严灵峰诸君,各奋勤智,推究诸子,彰明百家,子学重现繁荣之貌。方今之世,政通人和,文运昭回。学界同仁,秉承诸子精神,整理诸子文献,述道言治,持说论辩,子学全面复兴之势,不可遏抑。
子学之全面复兴,其要有四:一日整理文献;二日精研学术;三日传承精神;四日推广文化。四要之中,整理文献奠其根基,精研学术掌其主干,传承精神运其枢纽,推广文化辅其侧翼。夫四要者,方今学者所推重者也。学界群贤,或专治一要,或数要并攻,各逞高论,共襄复兴之盛事。《诸子集成》《无求备斋诸子集成》《子藏》等子学文献整理丛书相继刊行,子学文献之整理愈发扎实厚重。《诸子学刊》《管子学刊》《老子学刊》《孔子学刊》《诸子研究丛书》等子学研究丛刊、丛书亦渐次问世,持续推动子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合而观之,当代子学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均有长足进步。然子学精神之提炼传承、子学文化之普及推广尚显薄弱。子学精神者,日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学派之间平等对话、互相争鸣,直面现实以深究学理,不尚一统而贵多元共生之精神也。子学精神贯穿历代子学发展之始终,实为诸子学说流衍之内在动力,乃子学承传延续之真脉。新时代之子学,当以承传发扬子学精神为己任,推陈出新,彰显当代子学之风标。再言子学文化之推广:诸子持论迥异,流派分明,各有传授,加之世事时局之影响,虽源远流长,却多持于士大夫、文入学者之手,并未在民间广为流传。然则诸子之学,本非束之高阁、囿于书斋之案头学术,而实为导世化俗、作用当下之实学。子学研究若清谈理论,不能化为时用,纵汪洋恣肆,亦难免于空疏之责。是故当代之诸子学术,务期以昌明国法,启蒙民智,摧邪辅正,去伪存真。故日推广子学文化为子学复兴之辅翼,不可或缺。唯有深度与广度之二维拓展,方可引领子学之全面繁荣。
方勇,1956年5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河北大学中文系硕士,杭州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曾师从褚斌杰教授研治先秦文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诸子学刊》主编、《子藏》总编纂、中国诸子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学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庄子学史》《庄子纂要》等18种。
导言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附录
《孟子》名句赏析
《孟子》名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