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再造工程》是一本关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论开展研究的技术专著,原著作者以其在工程维修领域的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再造工程(RCM-R)理论。该理论虽然是对RCM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但不应被视为一个单纯的学术理论观点,因为它在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蕴含无穷的经济效益。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再造工程》第1章阐述了资产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第2章介绍了RCM的历史及其与当今行业的关联,第3章详细介绍了RCM-R理论的演化与基本要素,第4章介绍了关键资产执行RCM-R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第5章重点讨论了资产的功能和功能性故障相关问题,第6章讨论了故障模式及其原因,第7章主要介绍了如何检测和发现故障,第8章讨论了如何对故障影响按照后果类型进行分类,第9章详细介绍了各种主动维修技术,第10章讨论了维修策略选择和RCM-R决策图,第11章讨论了对RCM分析的微调问题,第12章介绍了实施RCM-R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第13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好RCM-R。
本书是一本关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论开展研究的技术专著,原著作者以其在工程维修领域的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再造工程(RCM-R)理论。该理论虽然是对RCM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但不应被视为一个单纯的学术理论观点,因为它在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蕴含无穷的经济效益。本书第1章阐述了资产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第2章介绍了RCM的历史及其与当今行业的关联,第3章详细介绍了RCM-R理论的演化与基本要素,第4章介绍了关键资产执行RCM-R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第5章重点讨论了资产的功能和功能性故障相关问题,第6章讨论了故障模式及其原因,第7章主要介绍了如何检测和发现故障,第8章讨论了如何对故障影响按照后果类型进行分类,第9章详细介绍了各种主动维修技术,第10章讨论了维修策略选择和RCM-R决策图,第11章讨论了对RCM分析的微调问题,第12章介绍了实施RCM-R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第13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好RCM-R。
本书的翻译工作主要由祝玉林、游藩、姚凯缔完成。其中,祝玉林负责前言与第1章至第8章,游藩负责第9章和第10章,姚凯缔负责第11章至第13章及注释部分。每位译者都在工作之余花了很多时间精推细敲、反复斟酌原文和译文,几经修订才使本书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本书的成稿和审定过程中,得到了诸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在此深表谢意!首先感谢陆军装备部装备保障大队张东湖大队长、胡国轩政委对本书出版的关心与支持,同时要感谢李军副大队长、雷金红、王永杰、方帆、谢武德、刘洋等领导和专家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我们翻译水平有限,加之国内可供参考的资料缺乏,故在译文和注释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得到业内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为什么选择RCM
第1章 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章 RCM的发展历程与当今行业的关联
2.1 RCM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第3章 RCM-R工艺
3.1 RCM-SAE JA1011标准
3.2 运行环境和功能
3.3 功能性故障
3.4 故障模式
3.5 故障影响
3.6 故障后果
3.7 维修策略的选择
3.8 RCM
3.9 RCM-R项目
3.10 系统描述
3.11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性(RAM)分析
3.12 现状分析
3.13 故障数据分析一览
3.14 Weibull分布与分析简介
3.15 最佳更换时间分析
3.16 使用Weibull分布的详细故障数据分析
3.17 结论
3.18 RCM-R工艺图
参考文献
第4章 RCM-R的准备工作
4.1 确保资产数据的完整性
4.2 RCM-R数据
4.3 数据注入
4.4 工作清单数据
4.5 资产关键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功能和故障
5.1 运行背景
5.2 性能水平
5.3 功能分析
5.4 主要功能
5.5 次要功能
5.6 保护功能
5.7 效率和经济性
5.8 外观
5.9 控制、容量和舒适性
5.10 健康和安全
5.11 环境完整性
5.12 结构完整性和冗余功能
5.13 隐性功能
5.14 功能框图
5.15 故障类别和类型
5.16 故障类别:功能性故障和潜在故障
5.17 功能性故障的分类
5.1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故障的迹象和原因
第7章 量化故障影响
第8章 维修策略
第9章 基于状态的维修技术
第10章 管理故障后果的策略选择
第11章 精确RCM分析
第12章 RCM-R的实现
第13章 RCM-R的使用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