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现了钧瓷艺术与书道艺术相融合的探索过程,简单梳理了陶瓷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概括介绍了钧瓷的特点和书道艺术的精髓;详细介绍了钧瓷的七十二道制作工艺和标准操作流程;以“周家钧窑”为典型代表,重点介绍了1955年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根据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指示重新恢复钧瓷生产后历经三代人的探索、传承和创新过程;精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周松建精心烧制的九十余种钧瓷佳品,充分展示了钧瓷烧制艺人在釉色研发、器型创新、书法融合方面的创新尝试,展现了我国书道艺术与钧瓷艺术的完美结合。
适读人群 :广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文图并茂,资料性与艺术性并重,具备一定的文化与收藏价值。
我与周金富老师结缘是在两年前,偶然的机会经雨墨先生介绍和周老师相识,先前也只是微信来往。2017 年,参加祭祖大会,有幸邀请周老师到神垕周家钧窑来,并围绕书道艺术与钧瓷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书道艺术和钧瓷艺术有无相融之处,也就成了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说实话,我对书道艺术了解不深,只是抱着一种尝试创新的心态,相继做了一些作品,而这些作品加上《毛泽东选集》中辑录的经典语录和周老师的书道艺术,使其有了一种新的艺术魅力。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探讨,相互学习,力图使书道艺术与钧瓷艺术相结合,以一种新的形态奉献给所有热爱书道艺术和钧瓷艺术的人们。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中,陶瓷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瓷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至宋代,中国的瓷器文化走向鼎盛。钧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绚丽多彩的釉色,享誉世界,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玄妙神奇,意境天成”的自然窑变,更是令人惊奇。因而,早在北宋徽宗时期,钧瓷就被定为御用贡品,豪门贵族皆
以珍藏钧瓷为荣,民间更有“雅堂无钧不可夸富”之说,钧瓷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金元明清时期,钧瓷发展不衰,历经千年之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1955 年,根据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的指示,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重新恢复了钧瓷生产。千百年来的烧陶制瓷和钧瓷生产的世代传承,使钧瓷文化灿烂辉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近年来,禹州市强力实施钧瓷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弘扬钧瓷文化,先后成功举办了1997 年中国香港“中国钧瓷艺术国际研讨会”、1998 年日本“中国神垕镇钧窑珍品展”等一系列钧瓷宣传活动,编纂出版了《钧瓷志》《中国钧瓷艺术》等专业书籍,使钧瓷享誉国内外,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书道钧瓷谱》历经两年创作,作为书道艺术和钧瓷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就要出版了。在付梓之际,体会到艺术相通,艺术无界,创新为人
们提供新的视觉和新的享受,从心情上说是忐忑的,不知新的作品是否会为朋友们提供一个新的艺术欣赏空间。
周济慈,男,河南省禹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助理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致力于钧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多次参加全国钧瓷艺术展览,参展作品多次获的国*级和省级奖项。 周震华,动漫设计师。
序一 冯立祥
序二 周松建
序三:书道之善 周金富
说瓷 宋建民
周家钧窑传 周震华
过手七十二 周济慈
钧之歌 周松建
书道钧瓷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