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冰洋漂流的日子》一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中方队员参与MOSAiC首航段充满激情、责任和梦想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面有辛酸也有喜悦,有极地极夜的安宁也有队员作业过程的动态再现,有北冰洋相关科普也有冰区作业和海冰过程的专业知识。通过阅读一篇篇日记,翻看一张张插图,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亲身经历MOSAiC冰站的点点滴滴,以及漂流的一个个极夜。我国从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以来,已经实施了10次北冰洋考察,但至今还没有组织过北冰洋冬季考察航次。因此,《在北冰洋漂流的日子》不但是一本科普读物,还可以为我国将来开展冬季北极冰区考察作业提供参考,为组织北极考察国际合作计划提供支撑,成为我国北极考察历史上的珍贵资料。
气候变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北极气候变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北冰洋海冰的快速减少极大地影响了海洋的物理和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中纬度地区的天气气候过程,使得北极航道的商业开发成为可能。此外,北极永冻带融化导致北极原住民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而冻土的甲烷释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大气温室气体的源汇格局。
为了把脉北极气候环境的变化,探索北极海冰快速减少的机制,提升对北极天气和海冰的预报能力以及对气候的预测能力,也为了致敬126年前的挪威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和“弗拉姆”(Fram)号木制帆船穿极漂流的壮举,北极科学委员会经过10余年酝酿,正式启动了其旗舰项目MOSAiC(Multidisciplinary drifting Observatory for the Study of Arctic Climate;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项目)。该国际计划涵盖了大气、海冰、海洋、生态和地球化学等学科,是迄今为止学科最齐全、支撑能力最强大的北极科考计划。MOSAiC计划将“极星”号破冰船冻结在北冰洋中心区域,随冰漂流,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分6个航段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海冰-海洋一生态系统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观测研究。该计划由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暨亥姆霍兹极地海洋研究中心(AWI)组织实施,除“极星”号外,还有多艘破冰船提供后勤支撑,支持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MOSAiC也是至今参与国家最多的北极科考计划,直接参与现场考察的科学家来自17个国家,达300余人,后勤总投资1.4亿欧元。
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统一策划下,2017年11月,我带领中方团队第一次参加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MOSAiC实施研讨会。中方明确表示不但会在后勤上给予MOSAiC大力支持,还会组织队伍参加MOSAiC所有学科组的现场观测工作。本书作者雷瑞波被指定为现场工作的中方协调入。
极地科学考察是世界各国展示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舞台,最近几年MOSAiC无疑是这个舞台的焦点。全面参加MOSAiC国际计划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北极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是落实《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相关声明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实践,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北极事务上的重要行动。
2019年9月20日,MOSAiC考察队从挪威特隆姆瑟港出发。在第一航段中,MOSAiC冰站漂流了75天,克服了低温、风暴、海冰破碎和北极熊造访等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多个历史第一,获得了一批宝贵的观测数据。中方队员在此航段布放了包括“无人冰站”在内的冰基浮标42套,为构建MOSAiC浮标阵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次在北冰洋浮冰上开展了水下激光粒度仪剖面时间序列观测,为研究冰底海洋生物活动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在MOSAiC冰站上布放了冰下沉积物捕获器,可支撑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冰洋中心区生物通量的变化及相应的生物地球化学规律研究;开展了船基表层海水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通量观测,为研究北冰洋碳源一汇过程提供了关键观测依据。这些工作是整个国际计划不可或缺的部分,为MOSAiC增添了中国元素和智慧。
《在北冰洋漂流的日子》一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中方队员参与MOSAiC第一航段充满激情、责任和梦想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面有辛酸也有喜悦,有极地极夜的安宁也有队员作业过程的动态再现,有北冰洋相关科普也有冰区作业和海冰过程的专业知识。通过阅读一篇篇日记,翻看一张张插图,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亲身经历MOSAiC冰站的点点滴滴,以及漂流的一个个极夜。我国从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以来,已经实施了10次北冰洋考察,但至今还没有组织过北冰洋冬季考察航次。因此,《在北冰洋漂流的日子》不但是一本科普读物,还可以为我国将来开展冬季北极冰区考察作业提供参考,为组织北极考察国际合作计划提供支撑,成为我国北极考察历史上的珍贵资料。
希望此书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北极、关注气候变化、积极投身到极地考察和科学研究中,为建设海洋强国和极地强国贡献力量。
雷瑞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地海冰物理学研究。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至今,参加了1次南极和8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我国一个开展南北极越冬海冰观测的科研人员,两次担任北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助理。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上海市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是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MOSAiC的中方现场协调人。
第一篇 MO5AiC浮标阵列构建
Day1.9月20日备航
Day2.9月21日启航·北极光
Day3.9月22日巴伦支海东进
Day4.9月23日德国人的会议
Day5.9月24日作业方案
Day6.9月25日海冰边缘区
Day7.9月26日作业准备
Day8.9月27日第一次汇合
Day9.9月28日寻觅
Day10.9月29日海冰类型
Day11.9月30日探冰
Day12.10月1日国庆
Day13.10月2日冰原拥抱
Day14.10月3日熊出没
Day15.10月4日准备好了
Day16.10月5日第一个冰站
Day17.10月6日练兵
Day18.10月7日完美的一天
Day19.10月8日钻不透的海冰
Day20.10月9日到底是什么站
Day21.10月10日最后一个L站
Day22.10月11日初战告捷
Day23.10月12日伸手不见五指
Day24.10月13日北极熊访问主冰站
Day25.10月14日北极气旋
Day26.10月15日冰站维护
Day27.10月16日主题是分别
……
第二篇 MOSAiC浮冰站
第三篇 归航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