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问题是困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内部数据不足,外部数据有内生偏差,模型方法不同等都会导致结果差异,降低模型可信性。《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数据问题研究》针对外部数据规范性、小收集量进行分析,分析外部数据内生偏差,研究数据合并方法,针对小样本、偏峰厚尾建立多种混合模型,提高数据质量,增强模型说服力,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自21世纪以来,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业的重要风险之一。新巴塞尔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以增强银行稳定性。然而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发展相对缓慢。虽然新巴塞尔协议允许并鼓励银行采用适合自己的计量法度量操作风险,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就中国银行业而言,“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究竟有多大?”这个基本问题,答案千差万别,公信力较低。仅在2013年,李建平等通过收集外部数据,假设外部数据可靠,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数据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本书围绕“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数据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研究,从第二版巴塞尔协议(BaselⅡ)及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Ⅲ)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从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对比国际状况及从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数据现状,并根据操作风险损失的厚尾性,分析内部数据的缺失性,采用外部数据、情景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补充的必要性,分析了外部数据的内生偏差及偏差调整思路;在损失分布法大框架下,概述了常用的度量模型,采用贝叶斯推断极值理论、混合极值模型解决尾部数据不足及阈值确定主观性等问题;在尺度模型框架下,采用多种思路探讨外部数据操作风险的调整思路:分解公共、独特部分影响因子调整外部数据,幂率算法调整外部数据,同质性分析调整外部数据,并采用多种方法确定操作风险影响思路,以此作为内部数据不足情况下外部数据调整思路。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操作风险的研究背景、基础知识和特点。本书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和所包含的内容来介绍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其度量和管理的难度。第二,在操作风险内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内部数据的补充。外部数据具有内生偏差,情景数据、管理数据具有主观性。外部数据需要调整才能与内部数据合并。外部数据的调整方法,基本思路是分析内、外部数据的分布及相关关系,计算调整系数。调整系数可采用多种方法度量,如幂率法,公共部分和独特部分计算异质性等。第三,针对外部数据是否能体现总体特征问题,计算“最小外部数据收集量”,来说明多少外部数据(总是小样本的)能体现总体特征。第四,针对操作风险极端值稀少、极值方法阈值对结果影响大等情况,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分别用有先验信息的、无先验信息的、无共轭先验分布的厚尾分布结合损失频率先后验分布度量操作风险。第五,针对操作风险数据不足,采用因子模型分析操作风险指标因素,得出宏观经济因素等对操作风险影响较大。
本书的主要内容源自笔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部数据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验证研究”(71301087),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就没有本书的这些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笔者于2005年开始着手研究操作风险度量问题。一直以来,笔者的博士生导师徐伟宣先生,以及陈建明研究员、李建平研究员、朱晓谦博士、孟繁军博士、孙晓蕾博士均给予了笔者很多指导和帮助,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晓光研究员给予了笔者最初研究的71个样本资料,奠定了笔者研究基础,中国银保监会罗猛先生、银行界人士丰吉闯先生提供了业界实践方面的信息,上海商学院高翔博士与笔者合作设计数据收集标准及数据互换合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感谢引用文献的所有作者,向国内外学术同行以及业内人士致以深深的敬意。没有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本书的写作将无法完成。另外,尽管笔者始终注意参考文献的列举和标注,但难免有所遗漏,在此向那些可能被遗漏的文献作者表示歉意,并恳请他们与笔者联系,以便将来有机会弥补。感谢经济科学出版社周国强先生,正是由于他的帮助及鼓励,本书才得以出版。
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测度是困难的,虽然笔者力图对银行操作风险的数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但限于知识和学术水平,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笔者将不胜感激。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科学地认识银行操作风险的数据难题,拓展大家对操作风险外部数据度量的认识,以更好地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及管理,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略尽绵薄之力。
本书适合银行监管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银行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工作者阅读。
高丽君(1977-),女,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2005年以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主持或以前3位参与***课题3项,操作风险相关研究在Journal of Operational Risk,《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第1章 操作风险的研究背景
1.1 操作风险研究的意义
1.2 银行监管、新巴塞尔协议与操作风险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操作风险概述
2.1 操作风险的定义
2.2 操作风险的分类
2.3 操作风险的研究和管理的阶段
2.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
2.5 操作风险与其他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2.6 制约操作风险管理发展的障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银行业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
3.1 国际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
3.2 操作风险损失的内部数据
3.3 操作风险损失的外部数据
3.4 操作风险引入外部数据的原因
3.5 操作风险损失外部数据的内生偏差
3.6 国际上对外部数据内生偏差的修正思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立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外部数据库
4.1 数据收集的必要性
4.2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数据
4.3 中国学者的操作风险数据收集概况
4.4 操作风险数据收集过程
4.5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损失外部数据库的构建
4.6 外部数据下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数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部数据度量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样本量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假设前提
5.3 研究方法
5.4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部数据的内生偏差分析
6.1 操作风险的报告偏差分析
6.2 外部数据控制偏差分析
……
第7章 常见的操作风险模型
第8章 基于贝叶斯推断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分析
第9章 基于外部数据尾部幂率转换的混合数据操作风险估计
第10章 基于混合数据的银行操作风险参数混合模型分析
第11章 基于同质性分析模型的操作风险分析
第12章 随机均匀森林的银行操作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第13章 加强操作风险数据管理的保障
第14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