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
1.2.1建筑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大事件及其成果 2
1.2.2文学与建筑文化(或城市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成果 4
1.2.3贾平凹都市小说与建筑文化(或城市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成果 5
1.2.4 研究现状评价 7
1.3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8
1.3.1框架结构 8
1.3.2 主要内容 8
1.3.3 创新点 10
1.3小结 11
2.城市以及相关名词在建筑文化中的含义 13
2.1 城市、城市记忆及场所 13
2. 2空间及城市空间 16
2.2.1 空间 16
2.2.2 城市空间 19
2.3 空间体验 24
2.4 小结 29
3. 城市文学与文学城市 31
3.1城市与文学 31
3.2贾平凹之于西安 32
3.3西安这座城 36
3.4小结 41
4.贾平凹都市小说概述 42
4.1《废都》——贾平凹首部都市小说,知识分子的城市体验 43
4.1.1以文化名人的行踪展现城市景观 43
4.1.2以文化名人的视角表现知识分子的城市体验 44
4.2《白夜》——废都的姊妹篇,普通市民的城市记忆 47
4.3《土门》——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民的城市理想 50
4.4《高兴》——进城的农民工,民工群体的城市梦幻 53
4.5小结 56
5.现象学引入建筑学的路径 58
5.1从空间到场所——建筑意境的生成 60
5.2建筑物——从物象到意象 61
5.3小说场景——文学对场所的描写 63
5.4西京——西安城的现象学文本 63
5.5小结 65
6. 废都:一座文字之城的现象学分析 67
6.1西京的建筑物理空间、生活家园空间、精神信仰空间 67
6.1.1《废都》中西京城的外部公共空间 67
6.1.2《废都》主要人物的家宅——西京城的内部私人空间 89
6.2《废都》的建筑意象和空间场所解析 102
6.2.1城市空间铭刻着人的精神颓废 102
6.2.2建筑形象与人物形象双向生成 104
6.2.3建筑意象、空间场所的隐喻 107
6.3小结 108
7.《白夜》《土门》《高兴》中的西京 110
7.1《白夜》中西京城的空间场所及建筑意象解析 110
7.1.1西京:一只搁浅的船 110
7.1.2竹笆街七号:魔幻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错位与对应 112
7.1.3半园与荒园:俗与雅的分野 116
7.2《土门》中西京城的空间场所及建筑意象解析 121
7.2.1蜘蛛把仁厚村织入西京城的网中 121
7.2.2城市边缘:仁厚村的建筑格局和空间形态 123
7.2.3城中村改造模式:两种对立思路的冲突 128
7.3《高兴》中西京城的生活空间解析 131
7.3.1城市空间的陌生人 132
7.3.2陌生人的城市空间感知 135
7.3.3人与城的疏离 142
7.4小结 144
8.贾平凹的城市思考与期待 147
8.1贾平凹的城市观念 147
8.2评价与启示: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和规避 151
8.2.1“传统之城”与现代之城”交错并存时代的城市记忆和体验 151
8.2.2为城市物质空间的废毁与新变而立此存照 153
8.2.3触摸城市文化拔根与扎根的脉动 156
8.2.4 构建城市“完美意象”的建筑理念与规划思路 158
8.3小结 163
9.余记 165
9.1文学的城市描写反映城市文化并构成城市文化的某些部分
9.2贾平凹小说中的西京城的研究价值
9.3 《废都》之于西安城市
9.4 贾平凹都市小说的文化内涵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