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五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定 价:55 元
丛书名: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作者:孙国华 朱景文
- 出版时间:2021/1/1
- ISBN:9787300287423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90
- 页码:432
- 纸张:
- 版次:5
- 开本:16
本书是供大学法科学生使用的法理学教材,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阐述法和法律调整的一般原理。在这一编,首先说明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法的作用、法的价值等法的基础理论问题;继而阐述法学的若干基本范畴,如法律调整、法律规范、法的渊源、法律体系,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并围绕这些基本范畴阐释相应的法学原理和法律制度。
下编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本书着重结合中国法学理论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践,寻求一种“面对中国”的法学原理。在这一编,首先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及实施等基本问题;进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道路及实践进程等,重点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主题,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总体上描绘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社会条件和战略图景,力求在“五大文明”建设的体系中理解法治的鲜明中国特色。
本教材力求简洁地说明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本书直面法学的“中国问题”,努力理解和说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整体状况,阐述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法学基本理论。本书既注重吸纳国内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注重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新实践等融入理论论述之中。
主编简介
孙国华(1925—2017),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奠基人之一,2012年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等。主要著作包括《法学基础理论》《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
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法的形成和运作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研究》《公平正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等。
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等。出版《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社会学》《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中国法理学的探索》《测量法治:中国法治指标研究》等著作。
叶传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理学、人权法学、立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等。出版《当代中国的法理念》《转型社会中的法律治理》《立法学》《人权法》《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研究》等著作。
目 录
绪论 1
第一节 法学的特点及体系 1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发展 4
第三节 法理学的特点、学科地位及研究意义 8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10
上编 法和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法的概念和本质 17
第一节 法的词源和外部特征 17
第二节 法的本质 20
第三节 法的定义 26
第二章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33
第一节 法的起源 33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39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4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45
第三章 法的作用 50
第一节 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50
第二节 法的利益调节作用 56
第三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58
第四章 法的价值 61
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 61
第二节 法的价值核心:正义 67
第三节 法的具体价值:秩序、自由、平等及效率 72
第五章 法律调整 84
第一节 法律调整概述 84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法 87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过程 89
第四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93
第六章 法律规范 96
第一节 法律规范概述 96
第二节 法律规则 100
第三节 法律原则 105
第七章 法的渊源 109
第一节 法的渊源概述 109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112
第三节 法的效力 117
第四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121
第八章 法的体系 125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125
第二节 法的部门 128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32
第九章 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 143
第一节 法律解释 143
第二节 法律推理 152
第三节 法律论证 159
第十章 法律关系 163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163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168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172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76
第十一章 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 180
第一节 法律行为 180
第二节 法律责任 188
下编 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195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19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法制 203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法制发展 206
第四节 法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210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214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 21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223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7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232
第一节 法的制定概述 23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 23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 239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立法程序 246
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254
第一节 法的实施概述 25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执法 26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司法 263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守法 270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274
第十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282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282
第二节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28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94
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 299
第十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经济建设 3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 3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市场经济 311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317
第十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政治建设 3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325
第二节 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 331
第三节 人权保障与法治 338
第四节 以法治方式发展政治文明 342
第十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文化建设 3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 3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宗教 355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发展精神文明 359
第四节 法律文化 363
第二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建设 3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和谐 370
第二节 民生建设的法治保障 373
第三节 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保障 380
第二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3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意义 391
第二节 以法治方式发展生态文明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