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为畅销的图书之一,连续12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对如何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本书第12版问世了,我们依然不忘初心:帮助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做出更好的决策,也让从事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老师更得心应手地使用本书。为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初愿,欢迎师生们联系我们,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
一如既往,新版更新了例子,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学生更熟知的。正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对老师而言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已然是模糊的历史。本书的其他变动分述如下。
章节具体变化
第1章全面介绍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观,较之前更深入地探讨了影响思维的认知偏见。
第2章中修改了一节:最佳解释推理。
第3章较为精简,但对模糊与抽象有充分探讨,对定义的种类也有更新阐述。
第4章有例行修订并增加了一部分内容:来自社交媒体的新闻。
第5章更新了图片,在“暗示”一节中增添了“意味深长地提及”这个子话题。
第6章改动较小,主要更新了例子和图片。
第7章变化不大,主要用学生更明了的语言表达各“诉诸”谬误。
第8章相对于之前的版本来说是全新的,新版将“假阳性”替换为更易理解的“错误的归纳换位”。
第9章更新为浅显易懂的例子,单独论述了“存在假设”,使人们更难忽略它。
第10章最值一提的变动是重新纳入了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版),以便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第11章对概括和类比的顺序做了微调,有关因果假说的分析保持不变。
第12章主要修改了一些例子。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
多年以来,摩尔和帕克一直在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还教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大学学音乐,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人员中的*尖高手。他和妻子与三只狗一起生活。
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帕克本科就读于阿肯色大学 ,于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帕克另外教授的课程为现代哲学史和法哲学,他是学校学术评委会主席,曾任本科教育部的主任。他开名爵汽车,骑摩托车,喜欢打高尔夫、打台球,爱好西班牙吉他。他和艾丽西亚每年都在西班牙南部生活一段时间。
摩尔和帕克一直都是挚友。
前言
第1章 别轻易置信 / 1
1.1 信念和断言 / 5
1.2 论题 / 9
1.3 论证 / 11
1.4 认知偏差 / 12
1.5 “真”和“知识” / 19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 20
第2章 两类推理 / 24
2.1 论证:基本特征 / 24
2.2 两种论证 / 27
2.3 排除合理怀疑 / 30
2.4 演绎论证与非演绎论证的区分 / 31
2.5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 32
2.6 衡平推理 / 35
2.7 最佳解释推理 / 35
2.8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 36
2.9 道德、情感和逻辑 / 39
2.10 理解论证的技术 / 41
2.11 评估论证 / 45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 47
3.1 模糊 / 49
3.2 歧义 / 51
3.3 抽象 / 56
3.4 定义术语 / 57
3.5 论文写作 / 61
第4章 可信性 / 69
4.1 断言及其来源 / 72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 73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 79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 87
4.5 广告 / 100
第5章 修辞:说服的艺术 / 105
5.1 修辞力 / 106
5.2 修辞技巧Ⅰ / 108
5.3 修辞技巧Ⅱ / 112
5.4 修辞技巧Ⅲ / 117
5.5 修辞技巧Ⅳ / 118
5.6 替代证明和重复 / 123
5.7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 126
5.8 极端的修辞:煽动 / 128
第6章 相关性(熏鲱)谬误 / 134
6.1 诉诸人身的谬误 / 135
6.2 稻草人谬误 / 138
6.3 虚假的两难境地 / 139
6.4 错置举证责任 / 143
6.5 乞题 / 145
6.6 诉诸情感 / 146
6.7 无关结论 / 151
第7章 非演绎谬误 / 155
7.1 概括 / 156
7.2 弱类比 / 163
7.3 错误地诉诸权威 / 164
7.4 错误地诉诸公众 / 165
7.5 求因果关系的谬误 / 169
7.6 滑坡 / 177
7.7 无法检验的解释 / 178
7.8 再论划界 / 179
第8章 形式谬误及语言谬误 / 181
8.1 三种形式谬误 / 182
8.2 模棱两可与歧义谬误 / 187
8.3 合成与分解谬误 / 189
8.4 混淆解释与理由 / 191
8.5 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 192
8.6 一致和不一致 / 194
8.7 误算概率 / 194
第9章 演绎论证Ⅰ:范畴逻辑 / 201
9.1 直言命题 / 204
9.2 转换成标准形式 / 207
9.3 对当关系 / 213
9.4 三种直言命题关系 / 215
9.5 直言三段论 / 220
第10章 演绎论证Ⅱ:真值函数逻辑 / 234
10.1 真值表和逻辑符号 / 235
10.2 用符号表达复合命题 / 244
10.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版) / 250
10.4 真值函数论证(详版) / 257
10.5 演绎 / 265
第11章 非演绎推理 / 283
11.1 基于类比的论证 / 284
11.2 从样本进行概括 / 290
11.3 从样本进行科学概括 / 293
11.4 统计三段论 / 296
11.5 因果命题及其依据 / 297
11.6 计算统计概率 / 309
11.7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315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 319
12.1 价值判断 / 320
12.2 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 / 327
12.3 道德慎思 / 336
12.4 法律推理 / 337
12.5 美学推理 /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