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全球要事报告.2019-2020
《全球要事报告(2019-2020》的主报告“全球大势”是主编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的体会,在各个专题报告和历次“大事要事研讨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各位作者和专家集体智慧的汇集。各个专题报告的观点,凸显了年轻的博士、博士后们的原始创新观点和思维。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对大事要事深入研判预判的新理论新方法。若把各个报告连起来阅读,学养深厚的读者们会聆听到新时代的“全球大势”、看到全球的“全球大势”,这对如何“下好先手棋”和怎样发挥好“临门一脚”功夫给予智慧上的启迪。
序:全书探索进程及回顾全球要事报告(2019—2020)序:全书探索进程及回顾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骤然上升,人类的生命直接面临着死亡挑战。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6月10日6时05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30万例,达到7303446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12万例,达到412788例。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全球最多,超过204万例,达到2043551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14万例,达到114110例。面向未来,全球各经济体正在追求和优化新冠疫情下经济利益与预期目标,即追求和优化“要素基线”是全球各经济体的新目标和新秩序。 具体使用IECⅣ模型遴选出以下全球十件大事:一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这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国的疫情防控已取得了决定性战略成果。二是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61%,全球最高,2020年中国经济已率先恢复和重启。三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无限量宽松,全球债务重组不容乐观。四是全球贸易与投资大幅萎缩。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大面积阻断,全球产业链面临最严重危机。五是2019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23%,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令人担忧,经济重启严重受阻,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发的动乱中进行。六是中国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经济恢复潜力巨大,底气十足,国际合作空间依然广阔,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格局。七是英国正式“脱欧”。伦敦时间2020年1月31日晚11时,英国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八是美俄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九是美军将正式组建第六军种——太空军,俄方将积极发展空天部队。十是中国即将创造全球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上述2019—2020年度全球十件大事遴选的技术路线图:大事要事是自变量,由活要素构成,活要素通过景变量来描述,呈现出始量子态的现景。趋势大势是因变量由活要素累计发生的巨变,诱导现景质变,沿着景变量的轨迹到达新量子态的预景。预景一旦到达即是现景,随着景变量的变化,进入下一个由现景到达预景的循环。活要素的基本范畴是全球范围、自然界、人类社会、测算和预期、洞察大事、把握大势、应势作为。活要素的基本属性是事件发生与演化的时间、地点、质的规定性、量的可计算性,大事景变量的测算和计算、大势景变量的预测和预期。活要素的计算方法是:事件是独立形成、有重大变化,在报告年度有质的突破、可用包括字符和图表等来描述,引领世界大变革或对世界格局变化有重大影响,以正能量重大事件为主、对负能量重大事件也不回避。大事—现景—现景分析法是从现景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传播速度与效应性、影响力等5个维度,探索研判大事的性质和原因。大势—预景—预景分析法是从预景的安全性、效益性、破坏性、正负作用、传播范围、影响程度、正负能量调控等7个维度,深入预判大势的演变规律和调控规律。 时势造英雄。在上述十件大事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博士后研究王宪磊小组,对全球事件使用“太程序识别、活要素计算、景变量预测预期”三大技术扫描与聚焦全球经济前景,对照“狭义景变量原理”与“有限维七比十特征”、“广义景变量原理”与“无限维五比七法则”,综合研判得出:2019—2020年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等十大全球重大事件的广义面积活跃度和狭义深度活跃度、无限维影响力和有限维传波速度、牛顿自变量推演与量子景变量推演,均显示出全球十大事件的自有能量已达量子级,活要素计算呈现出全球经济的现景态和预景态,较清晰地体现出全球大变革进行时。 一、科学前沿与归纳 回顾2017—2018年度的《全球要事报告》提出了“太程序思维”和“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及其要点。报告提出这项前沿性原创成果的是CCIEE博士后研究王宪磊小组,他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创新、求实、睿智、兼容,汲取中国经典思维、传统文化、经典理论和经典实践的养分,借鉴牛顿经典思维和经典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等人类最新成果的活力精华,立足于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经过“接力棒”式的刻苦攻关,沿着系统思维方向进行集大成原创性探索,创建了“太程序思维”理论。比如,从经典文化“精道”到“精准施策”。引入“太程序”“活要素”“要数”和“太”的基本概念,创建了“太程序三定律:活要素独立原理、活要素替代原理、活要素转换原理”与“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 第一太程序定律:活要素独立原理。在太程序驱动运行中,一事物存在即活要素是独立存在,这个活要素即是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这种独立性直到新的太程序的指令或控制到达为止。活要素独立性计算的数学逻辑:独立性=性质×属性,数学公式略。 第二太程序定律:活要素替代原理。在太程序运行中,可以实现从一个活要素到另一活要素的相互替代,从而保持程序运行进程。活要素替代性计算的数学逻辑:可替代性=Xi智能使用价值/Yj智能使用价值≥1,数学公式略。 第三太程序定律:活要素转换原理。在太程序运行中,可以实现从一个活要素到另一活要素的相互转化,从而保持太程序预期目标实现。活要素转化性计算的数学逻辑:可转化性=Xm智能价值/Yn智能价值≤1,数学公式略。 “太程序思维”和“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在进入人类智能社会条件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化解问题和引领创新的新理论、新方法。英国媒体报道的2017年十大科技趋势,可以证明“太程序思维”和“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的魅力。在2019—2020年《全球要事报告》中,持续探索提出了“第四太程序定律:活要素融合原理”和“第五太程序定律:活要素循环原理”,从而建立了完备性的太程序五大定律的理论设计与检验。 第四太程序定律:活要素融合原理。在太程序运行中,可以实现从两个活要素到多个要素的相互融合。其中,等能量级活要素的相互融合是最高能量级,引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聚变是充要条件,太程序瞬间巨变并随找目标实现。比如,从发生在2019—2020年的新冠病毒看,医学研究成果就显示出新冠病毒有多个等能量级的病毒活要素自然融合生成,这种病毒活要素自带高能量全球传染,冲击力极强。活要素融合性计算的数学逻辑:可融合性=∫ψ(X)智能价值/∫ψ(Y)智能价值≥1,数学公式略。 第五太程序定律:活要素循环原理。在太程序运行中,若连续出现的最小周期即为要素的一个循环过程,从而实现太程序的螺旋式上升,实现太程序的质变。比如,区块链技术的数据逻辑就是如此。活要素循环性计算的数学逻辑:可融合性=∫∑Φ(X)智能价值/∫∑Φ(Y)智能价值≡1,即实现基线,数学公式略。 “程子理论”给出,活要素如同一粒种子,从萌芽、长成大树到开花结果,在阳光、水和氧气等作用下,种子在适宜的生态环境里破土而出、直到大树枯竭这个第一宇宙生命周期里,哪个生命点的生命力最大;在第二宇宙生命周期、乃至多个宇宙生命周期里,哪些生命节点中存在生命力极大,这就是一个程序(或有序、或基因)最小单位即“程子”,显然这个“程子理论”比“量子理论”描绘得更“清晰精准”。通过探索认知到,世界万物生命的活要素,在独立性基础上,通过转换性、替代性和融合性,可以出现完备规律原理,如果这种“清晰精准”度超出10的数十次方,将是令人兴奋的。“程子理论”可能是“量子理论”后的又一科学高地,这项探索提出的“万三合一”规律原理拓展丰富了“程子理论”。新的一年至少已有近10项世界“第一”和人类“首次”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重大工程,活要素能量持续超越基线,横空出世,影响深刻久远。 二、八年如一日持续探索 8年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研究王宪磊小组,秉承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科学理念,历练、洞察和把握全球大事要事的研判预判能力,在《全球要事报告》这个具有全球视野、鼓励出原创性成果的博士后科研高地上辛勤耕耘,迈出了坚实步伐。从第一次跟踪式学习起步的研究出版,到研究试用“全球要事基线(IGAB)”理论、第一次评出十件全球大事要事的学习吸收再创新,这是学习吸收为我所用的第一步;第二步直面问题勇于创新,提出“‘自变量’决定事物进步方向”和“‘经济量子纠缠’可能颠覆传统国际竞争观迎来共赢”的自主创新,将牛顿的“自变量”发展为量子“景变量”;第三步深入探索引领博士后敢于创建前沿性、原创性成果,研究提出“智能程序思维”理论和“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用于全球大事要事的研判预判,系统遴选出2017—2018年度全球十件大事,提出从“大事看大势”这一主题;第四步是提升从“大事看大势”的“清晰精准”度,将“智能程序思维”理论拓展定义为“程子理论”,使“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即“活要素独立原理、活要素替代原理、活要素转换原理”在“景变量的大绘景”中创新完善;第五步把“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即“活要素独立原理、活要素替代原理、活要素转换原理”拓展为“活要素独立原理、活要素替代原理、活要素转换原理、活要素融合原理”完备的四原理,奠定了“程子理论”坚实的基石,上升为“万三合一”规律原理。在创新开拓中,系统遴选出2019—2020年度全球十件大事,汲取2019年3月《全球要事报告》研究出版专家座谈会的意见建议,将《全球要事报告》架构确立为“主报告:全球大势(跨年度)”与若干“专题报告”的篇章布局。 遴选出全球十件大事,已连续三年在《全球要事报告》正式出版发行前在凤凰网提前发布,包括:《2017—2018年度全球十件大事》《2018—2019年度全球十件大事》《2019—2020年度全球十件大事》中英文来征求全球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为“从大事看大势”集大成收到良好效果。 面对全球新冠疫情恶化的研究需要,以及对全球经济严重衰退把握的需求,2020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研究王宪磊探索小组推出“狭义景变量原理”与“有限维七比十特征”、“广义景变量原理”与“无限维五比七法则”等原创性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一系列研究探索工作,旨在新时代的科学道路上,激励和鞭策年轻的博士、博士后们不畏对手、不畏艰险、不畏挑战,积极探索、敢于担当、善于创造,坚信中国道路、采用中国视角,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守正创新! 三、历次回顾及探索 老子言:“执大象,天下往。”本报告回顾了《共同论》逻辑架构,秉承世界史和世界经济史的脉络,内容安排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第一部《全球要事报告》围绕2012—2013年度的“全球新变化”这条主线,从总论与战略变化、经济热点、金融焦点、贸易投资、科技政策、政府采购、安全军事、人才政策、能源形势等9个方面,让国内外学养深厚的读者们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倡议”,了解“中国方案”,凸显十八大后中国的“新时代”特点。 第二部《全球要事报告》是以2013—2014年度“全球新格局”为主线,深入探讨全球的新格局与战略变化、经济热点、金融焦点、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科技政策、网络安全、军事调整、人才政策、能源形势等10个领域,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判2013年的全球整体形势,预判2014年的世界新格局走向,来提升年轻创业者们全球大事要事的研判预判能力,显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理论自信”。 第三部《全球要事报告》是对2014—2015年“全球新调整”的研判和预判。采用了“全球要事基线(IGAB)Ⅰ”第一次试评出全球五件大事,研究领域拓展到全球的新调整与战略、经济、社会、信息、科技、安全、军事、能源、资源、文化、跨国公司和生态等12个专题,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法制理念贯穿其中,弘扬了依法治国的“新常态”。 第四部《全球要事报告》是对2015—2016年“大秩序”的研判预判,采用了“全球要事基线(IGAB)Ⅱ”,第一次评出全球十大要事,展示了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的时代要求。针对“十二五”如期收官,“十三五”画卷舒展,以及联合国新千年目标,在总论基础上选取战略安全、发展改革、升级转型、经济热点、生态文明、人才社会、能源资源、信息网络、国防军事、开放合作、货币金融等11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 第五部《全球要事报告》是以“自变量决定事物进步方向”来激励大家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树立“打铁还要自身硬”的理念,来对2016—2017年的“大平衡”进行研判预判。依据IMF和联合国近10年数据采用“全球要事基线(IGAB)Ⅱ”分析工具,对全球大平衡遇到世界科学技术“量子纠缠”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映射“经济量子纠缠”进入“量子动平衡”。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全球十大要事。在总论下安排了8个专题。 第六部《全球要事报告》是以2017—2018年度“新时代”为主题,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应用前沿性原创性成果“智能程序思维”理论和“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方法,提升了对全球大事要事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内在本质属性。在总论下设置了12个专题。总论“新时代”是在各个专题报告和历次“大事要事研讨会”的基础上完成的,与各领域各专题相得益彰,引导年轻的博士、博士后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智能程序思维去洞察和掌控全球大变化、大格局、大调整的方向和路线图。 第七部《全球要事报告》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中,从“大事看大势”设立主报告和若干专题报告,为“人类”指出看“大势”宗旨和远景,为“地球”“宇宙”明示看“预景”的角度和视野,把人类进程的大绘景的空间属性定义为“人类社会、大人类社会、宇宙人类社会”(千年之后是太阳系人类社会、宇宙人类社会、元人类社会;万年之后是宇宙人类社会、元人类社会;亿年之后是新宇宙诞生,现在的宇宙灭亡,人类循环往复)等三类绘景。其中将人类发展的历史绘景定义为历景,将人类发展的现实绘景定义为现景,将人类发展的未来绘景定义为预景。利用大数据研究探索全球大变革的路径和影响。通过“程子”显示人类社会的各种各类要素活跃级别都超越了基线,影响深刻久远。 第八部《全球要事报告》的主报告采用跨年度的“全球大势(2019—2020)”范式,汲取了各专题报告的要点和精华。主报告与各个专题报告均按照“从大事看大势”的逻辑,深入研究探索各个大事要事的性质和原因,针对其属性及传导机制步步深入探索。在“宇宙是由要素构成”与“生命就是活要素”的研究基础上,开拓丰富了从“大事看大势”的五大规律原理,即活要素独立原理、活要素转换原理、活要素替代原理、活要素融合原理和活要素循环原理。也就是说,世界发展变化的动因,第一是基于世界万物生命的独立性即活要素的独立性;第二是基于世界万物生命发展变化的活要素的规律或路径或机制,包含“相互转化”“相互替代”与“相互融合”三类完备渠道;这就是“万三合一”规律的原理。 由于团队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恳请亲爱的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王宪磊 2020年6月于北京 主编简介: 王宪磊,男,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博士后站主任、(兼)CCIEE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全球要事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信息中心终身博士后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理事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经济、全球战略与信息安全保障等。主要原创性成果是“太程序思维”理论、拓展为“程子理论”,提出了“万三合一”规律原里,创建了“太程序三定律”和“活要素计算的数学原理”。先后有“经济思维空间理论”和“多用户管理法”获国家*成果二等奖,“安全生产效益全面控制系统及应用”获国家*成果一等奖。主要代表作是《全球经济共同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七卷本),《信息经济论》和《信息管理论》等。获奖情况:国家*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 近年主持和参加的重大重点主要课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创新研究》《全球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及对策研究》《认知的颠覆与重塑》《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研究》《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新时代改革开放研究》《太程序思维研究》《活要素计算方法研究》《量子理论与程子理论》《大数据战略研究》和《“万三合一”规律的数学原理》等。 主编《全球要事报告》第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六部、七部、八部,由时事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副主编简介: 张焕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从事国际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绿色发展。在人民币汇率、核电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撰写的多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专著《中国、美国和欧盟气候政策分析》入选2011年服务全国“两会”重点图书供应目录;发表SSCI、SCI、CSSCI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英国大使馆、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部门和机构委托研究课题多项。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项排名第1),国家能源局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
吕欣,博士、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研究领域为网络安全、信息政策和数字经济等。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国家信息中心从事管理学博士后研究,2019年挂职任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国家*课题,完成省部级委托研究及政府咨询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专著2部。 主报告:全球大势CCIEE博士后研究王宪磊探索小组() 一、洞察全球十件大事,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二、面向未来,深入探索世界不确定不稳定的科学特征() 三、回顾《共同论》的研究成果及问题的提出()
专题报告一全球发展战略态势分析张焕波郭霞() 一、投资保护主义显化,对外国投资审查趋紧() 二、多边贸易体系停滞,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增加() 三、贸易摩擦趋向常态化,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加快,竞相布局产业政策() 五、区块链技术深受关注,支持与监管是政策重点() 六、重视网络空间安全,政策措施日益细化() 七、结语()
专题报告二世界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现状与影响张大璐()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应对及影响() 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世界及中国经济 影响的估计()
专题报告三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严峻而全面 ——令人不寒而栗的初步预估谷源洋()
专题报告四2020年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对我国影响及政策建议金瑞庭() 一、2020年国际经济形势呈现出“五个百年未有”() 二、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与其他国家 (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影响() 三、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五“一带一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任海平() 一、共商:平等参与、充分协商、兼顾各方() 二、共建: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共同建设() 三、共享:平等发展、共同分享、互利共赢() 四、共商共建共享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 新思路()
专题报告六新型经济全球化:思路框架与 推进策略陈炳才郑慧李洪涛() 一、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二、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思路框架() 三、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专题报告七加速推进中、日、韩及东北亚经贸合作 新进程逯新红() 一、当前中、日、韩及东北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二、中、日、韩及东北亚经贸发展与合作的新动力 新机遇() 三、中、日、韩及东北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四、加快中、日、韩及东北亚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和 突破口() 五、深化中、日、韩及东北亚经济发展与合作的 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八发展数字经济乃大势所趋武锋() 一、相关概念() 二、国际经验() 三、中国现状() 四、存在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专题报告九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梁鹏() 一、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产生结构性影响() 二、就业结构变化引发的风险和问题() 三、妥善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就业结构性变化的 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十2019—202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走势及前景刘向东() 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先扬后抑再反弹的态势() 二、国际油价短期呈现V型的反弹走势() 三、国际天然气价格呈现宽幅震荡下跌走势() 四、国际铁矿石价格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 “W”型走势() 五、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呈现上行后震荡回落的态势() 六、避险情绪左右国际贵金属价格的先涨后落() 七、国际农产品价格保持稳中略升后再回落的走势()
专题报告十一加速推进我国企业数智化 转型吕欣周海川() 一、企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二、数字经济快速“补位”,经济韧性愈加强化() 三、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十二欧美发达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经验 对我国的启示萧新桥() 一、欧美油气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二、我国油气体制发展的目标思路() 三、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焦点难点() 四、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五、结束语()
专题报告十三大璐DNA计算将颠覆未来计算 与制造模式张大璐() 一、DNA计算是未来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DNA计算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DNA存储及计算未来发展趋势()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十四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回顾、评估 和展望金瑞庭() 一、中美经贸摩擦的进程和特点( 二、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三、中美经贸摩擦是一场持久战() 四、主要结论、基本经验与工作建议()
专题报告十五全球货币政策变革:挑战、趋势、 影响和启示刘晓凯() 一、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 二、2019年以来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措施() 三、2019年以来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革的 趋势和特点() 四、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革的影响() 五、对中国的启示()
后记:致谢与感恩()主报告:全球大势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两个“长期”约束的条件是:资源长期有限,稀缺长期存在。在全球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如何实现这两个“长期”约束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9-2020年度《全球要事报告》推出了新理论新方法——太程序五定律和景变量原理。具体使用IECⅣ模型遴选出以下全球十件大事:一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这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了决定性战略成果。二是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61%,全球最高,2020年中国经济已率先恢复和重启。三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无限量宽松,全球债务重组不容乐观。四是全球贸易与投资大幅萎缩。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大面积阻断,全球产业链面临最严重危机。五是2019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23%,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令人担忧、经济重启严重受阻,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发的动乱中进行。六是中国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经济恢复潜力巨大,底气十足,国际合作空间依然广阔,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格局。七是英国正式“脱欧”。伦敦时间2020年1月31日晚11时,英国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八是美俄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九是美军将正式组建第六军种——太空军,俄方将积极发展空天部队。十是中国即将创造全球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向未来,经济是全球发展的核心。世界各经济体正在追求和优化在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利益与预期目标,即追求和优化实现经济治理新目标新秩序的最小要素需求——要素基线FB。全球经济重组并购的新格局,正按照太程序规律,在景变量主导下正在生成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全球各经济体的属性正处在快速变化重组之中。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活动数据显示,全球新的国际分工符合“五比七法则”,在量子科学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呈现出量子科学的“七比十特征”。 [关键词]资源长期有限稀缺长期存在太程序五定律景变量原理
2020年的《全球要事报告》,比往年晚完成6个多月。在我们截稿时,还不知道全球新冠疫情何时结束、以及以什么方式结束,也不知道更加“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结果是谁胜谁输。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CCIEE博士后研究王宪磊小组的报告显示:无论全球新冠疫情这件“超级大事”结果如何,其“大势”已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性问题。也就是说,世界各经济体无论是政见各异,还是价值观不同,都必须携手共同应对,在疫情防控与生产生活进程中追求和优化“要素基线”(Factor Baseline,简称FB),因为人类在新冠疫情面前别无选择。 2019—2020年度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加,从大事看大势,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恶化(到2020年6月9日零时截稿),人类面临重大危机、生产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一系列全球、共同性问题接连呈现在人类面前。面对人类社会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重大挑战,仍然是风险与机遇同在,风险越大机遇亦越大,要科学系统地分析重大事件的性质原因,走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认识和防控之路,积极引导全球的发展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同时,巩固好中国防控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把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面向未来,无论全球发展的风险与困难有多大,无论新冠疫情等给人类造成多么大的灾难,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战役的全面彻底胜利一定会到来! 经济是全球发展的核心。面向未来,全球各经济体正在追求和优化在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利益与预期目标,即追求和优化要素基线(FB)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目标新秩序。 一、洞察全球十件大事,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本报告按照大事看大势的技术路线图展开。大事要事是自变量由活要素构成,活要素通过景变量来描述,呈现出始量子态的现景。趋势大势是因变量由活要素累计发生的巨变,诱导现景质变,沿着景变量的轨迹到达新量子态的预景。预景一旦到达即是现景,随着景变量的变化,进入下一个由现景到达预景的循环。活要素的基本范畴是全球范围、自然界、人类社会、测算和预期、洞察大事、把握大势、应势作为。活要素的基本属性是:事件发生与演化的时间、地点、质的规定性、量的可计算性,以及大事景变量的测算和计算、预测和预期。活要素的计算方法是:事件是独立形成,有重大变化,在报告年度有质的突破,可用包括字符和图表等来描述,引领世界大变革或对世界格局变化有重大影响,显示以正能量的重大事件为主、对具有负能量的重大事件也不回避。大事—现景—现景分析法,是从现景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传播速度与效应性、影响力等5个维度探索和研判大事的性质和原因。大势—预景—预景分析法,是从预景的安全性、效益性、破坏性、正负作用、传播范围、影响程度、正负能量调控等7个维度,深入预判大势的演变规律和调控规律。 具体使用IECⅣ模型遴选出以下全球十件大事,其要点是: 第一件全球大事要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这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了决定性战略成果。 这次在全球爆发的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世卫组织疫情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9日,新冠病毒全球感染人数累计达700万人,死亡人数40万人。其中,美国确诊病例累计突破200万例,死亡人数突破11万人;中国境内病例83017例、死亡病例4634例。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6月10日6时05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30万例,达到7303446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12万例,达到412788例。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在全球最多,超过204万例,达到2043551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14万例,达到114110例。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6月10日6时05分,巴西新冠肺炎确诊739503例,俄罗斯累计确诊485253例,英国累计确诊289140例,西班牙累计确诊289046例,印度累计确诊276146例,意大利累计确诊235561例,秘鲁累计确诊203736例,德国累计确诊186516例,伊朗累计确诊175927例,土耳其累计确诊172114例,法国累计确诊154591例,智利累计确诊142759例,墨西哥累计确诊120102例,沙特累计确诊108571例,巴基斯坦累计确诊108317例,加拿大累计确诊96616例。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党中央和政府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中国人民奋勇抗疫,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到2020年6月8日截稿时,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恶化,过去10天中有9天各国向该组织报告的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0万,7日新增病例数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倡导世界各国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遵照世卫组织的专业建议,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复学,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力恢复世界经济,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赞同。 第二件全球大事要点:2020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61%,全球最高,2020年中国经济已率先恢复和重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大幅萎缩,是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随着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的不断显现,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出现不同程度断裂,企业信用下降和盈利压力增加进一步导致投资者预期恶化,美欧等“债务国”暴发通缩型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若处置应对不当,部分国家的经济衰退甚至将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大萧条。世界银行2020年6月8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将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人均产出下降的经济体比例将达到18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几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最大事件。新中国70年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建设十大辉煌成果是目前防控新冠疫情的经济基础和物资保障,要点如下: 第一,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科技进步成果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切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重要的目标和衡量发展的标准,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青蒿素新治疗法、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获得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高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等技术世界领先,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电信网络;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5G发展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实验进程都走在世界前列。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上述这些重大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和“阅兵”式中都有展示。 第二,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经济总量2018年增加到90万亿,占世界经济比重近16%,人均国民总收入为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按不变价格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了175倍,年均增长81%。2018年印度经济总量为271万亿美元,人均2030美元,仅为中国的23%。 第三,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第四,中国已建立健全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1万千米,其中,高铁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46万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世界之首;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和9802%。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高居世界首位,水路国际运输航线和集装箱班轮航线往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民航定期航班航线通达港澳台地区及65个国家(地区)的165个城市。百万千瓦的火电机组、水电发电装机容量等也位居全球第一。 第五,中国建立健全了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世界金融大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已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据央行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0271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27582万亿元,同比增长77%;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截至2019年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第六,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成就显著。经过努力,到2017年,我国15岁以上文盲人口占人口比重下降至485%,而印度这一比例为2143%。2018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2%;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88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艺术方针,稳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末,我国已建成3176个公共图书馆、4918个博物馆;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91%,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我国的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中国体育事业飞跃发展。1984年我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70年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3458个世界冠军;2008年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15年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按照2010年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17%,为全球减贫的贡献超过70%,2020年将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其中,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18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239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4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第七,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新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70年来,我国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各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比值为45,而1952年为81,2000年为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也明显缩小。2018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526%,比1978年上升了9%;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1530美元,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水平。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11%和201%,分别较2000年提高19和27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不仅开启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投资合作的新空间,同时也带动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雄安新区正高标准推进建设。长江经济带以省际协商合作为重点,合作步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建设、自由港试验区建设等功能平台次第开花,区域发展活力日益彰显。 第八,对外开放成就辉煌。中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978—2018年,中国贸易伙伴已由40多个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6年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对外开放。1979—2018年,中国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3万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194万亿美元。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20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413倍。 第九,人民群众的生活显著改善。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关注民生和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已经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2018年末,整体就业人员增加到776亿人。到2018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第十,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合作共赢,反对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洞察全球经济共同性问题,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至少已有132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补充。中国发起创建亚投行,推动成立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发展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签署了17个自贸协定,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大洋洲、美洲、欧洲和非洲。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7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2018年,中国财政收入超过18万亿元,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快速积累,吸引外资不断增加,已成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主要引进外资大国及对外投资大国。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了中国贡献。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正在有力地改变世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会充分肯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振奋和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中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发布: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先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经济增长连续18个季度保持在6%—7%之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这不仅表明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总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也表明2019年经济发展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中国人均GDP稳居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文发展指数地位也进一步上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一个体量近百万亿元的经济体,“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而且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续改善;不仅为今年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事业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家底”更殷实。2019年,中国GDP接近10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回望历史,挣下如此丰厚的家底,着实不易。1952年,中国GDP仅为679亿元。1986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从新中国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迈上1万亿元台阶,我们用了37年;从1万亿元到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我们用了14年;从10万亿元到2019年近百万亿元,我们只用了19年。不少学者认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均GDP稳步提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从长期看,这也为我们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人口规模近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14亿的中国步入人均GDP 1万美元的行列,相当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翻了一番。“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规模更大,塑造更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发展环境的能力增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更加巩固。14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也为世界各国拓展商机提供了重要机遇。虽然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中国仍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人均GDP约3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左右;2019年,按照现价美元估算,我国人均GDP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从人均水平考察,我国发展中国家特征没有根本改变。从投资水平看,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从消费结构看,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282%,仍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中国百姓还需要用较大比重的支出来满足吃饭穿衣等基本需要。中国离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还有差距,需要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61%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预期目标,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宁吉喆先生介绍,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约为23%,日本和欧元区的增速略高于1%,印度增速逾5%。“中国的61%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这个61%的含金量不低。不少专家分析,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2019年,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0%—53%之间,低于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全年城镇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