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紧密结合武器装备研制实际,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性,适合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此外,本书也可以作为武器装备订货方行使产品环境适应性监督职能与高等院校环境适应性工程教学的参考书。
所有武器装备在其寿命期内都处于各种环境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贮存、运输和使用等事件,因此任何武器装备的功能、性能都摆脱不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武器装备在其寿命期所经受的环境因素复杂多样,既包括各种自然和诱发环境的单因素和(或)多因素的耦合作用,又与时间和空间因素密切相关,加之武器装备在其寿命期不同事件中所经受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尽相同,武器装备对各种复杂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制约其性能发挥、影响战争进行,甚至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环境适应性是武器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各种环境的作用下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武器装备重要的通用质量特性之一。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战场环境日益复杂恶劣,对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武器装备更加系统和规范地开展环境适应性保证工作,本书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背景,总结了多个型号的研制经验,并结合了国内外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相关专业的技术成果。
本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明确环境适应性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阐述环境适应性与其他通用质量特性的关系;第2章,对型号环境适应性保证的目标.基本过程、工作原则、工作要点等进行介绍;第3章,介绍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特点及其确定方法,给出装备环境工程工作项目实施表,并以典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阐述了型号环境工程工作项目的剪裁原则;第4章,介绍环境适应性管理工作项目及实施要求;第5章,介绍确定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工作项目及实施方法,并以典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第6章,介绍环境效应及对应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第7章,介绍开展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价的实施要点。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特点,强调工程实用性,可促进型号环境适应性保证的规范实施和系统开展,主要面向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也可以作为型号订货方行使产品环境适应性监管职能与高等院校环境适应性工程教学的参考书。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可靠性专家组组长王冬研究员作为顾问,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了自己多年来总结积累的大量型号工程实践资料与授课教材,并对本书编写给予全程指导把关。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副所长(同时担任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专业组副组长)李宏民研究员参与了本书第7章的编写,并对本书其他章节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可靠性工程专家朱美娴研究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对于书中的不足与琉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和指正。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1.1 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
1.1.2 国内外环境适应性的发展
1.1.3 本书的目的和适用性
1.2 术语和定义
1.2.1 装备环境工程
1.2.2 环境适应性
1.2.3 寿命剖面
1.2.4 任务剖面
1.2.5 环境剖面
1.2.6 环境
1.2.7 环境因素
1.2.8 环境参数
1.2.9 环境分析
1.2.10 环境预示
1.2.11 环境条件
1.2.12 环境适应性要求
1.2.13 环境效应
1.2.14 环境适应性设计
1.2.15 环境试验
1.2.16 环境适应性评价
1.3 环境适应性与其他通用质量特性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环境适应性保证工作一般要求
2.1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保证工作的目标与基本过程
2.1.1 目标
2.1.2 基本过程
2.2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保证工作的基本原则
2.3 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保证工作的要点
2.3.1 制定全面而精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2.3.2 环境适应性设计是关键
2.3.3 重视环境试验设计
2.3.4 环境适应性数据信息是基础
2.4 寿命周期各阶段环境适应性保证工作
2.5 环境适应性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协调
参考文献
第3章 环境适应性要求及环境工程工作项目的确定
3.1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确定
3.1.1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特点
3.1.2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表征及确定方法
3.2 环境工程工作项目的确定
3.2.1 环境工程工作项目
3.2.2 环境工程工作项目剪裁
参考文献
第4章 环境适应性管理
4.1 制定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4.2 建立环境适应性工作组织机构
4.3 环境适应性工作评审
4.4 环境信息管理
4.4.1 环境信息
……
第5章 确定环境适应性要求
第6章 环境适应性设计
第7章 环境试验与评价
结束语
附录A 环境试验、贮存、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数据收集表
附录B 空中气候全国工作极值
附录C 空中空气湿度全国极值
附录D 递归数字滤波法
附录E 力学环境预示方法
附录F 最大预期环境分析方法
附录G 环境适应性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