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为清代医家李用粹编著,汇集了清初以前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的证治经验,并补入作者的心得体会。共八卷,分列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下窍八门,共含八十二类病症。对于各种证候的病因、诊断、治法、方药,辨析详明,切于实用。是一部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学说纷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运用她,博览、熟读历代经典医籍,深入钻研,精思敏悟是必经之路。古往今来,凡是名医大家,无不是在熟读精研古籍名著,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博返约而成为一代宗师的。
故此,老一辈中医药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加强经典学习”;“经典是基础.传承是关键”。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也非常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中就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确立为中医药领域的优先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日”,提出了“读经典,做临床”的口号。我们推出这套《中医经典文库》,也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引领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①书目权威:丛书书目先由全国中医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一流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筛选,然后经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确定,均为中医各学科学术性强、实用价值高,并被历代医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卷之一
提纲门
中风
似中风
伤风 附:胃风
中寒 附:外感阴毒 内伤真阴
暑 附:疰夏 煎厥说 湿温
湿 附:风湿 寒湿 湿痹 湿热
燥
火
卷之二
内因门
气
血
痰
饮
伤食 附:恶食 不能食
伤酒
郁 附:失精脱营
脾胃
劳倦
虚损
痨瘵 附:传尸痨 风痨 郁痨
虫病
卷之三
外体门
发热
恶寒 附:产后恶寒 呻欠
汗病 附:盗汗 头汗 饮食汗 心汗 阴汗
疟疾
斑疹 附:妊妇斑疹
黄病
水肿 附:肺胀 身肿
破伤风
疠风 附:鹅掌风
痹
痛风 附:鬼箭辨
麻木
病
卷之四
上窍门
眩晕 附:郁冒 肝厥 头重
头痛 附:眉棱痛 脑痛
面病 附:颊肿
头风 附:雷头风 大头风
目疾 附:偷针眼 雀目眼 倒睫拳毛
耳病 附:耳鸣 耳痛 脓耳 聘耳 耵耳 耳衄 耳痒
鼻病 附:脑砂
口病 附:唇病 舌病 啮舌
齿病 附:走马牙疳 齿蚀
咽喉 附:伏气 疫气
卷之五
胸膈门
咳嗽附:肺痿 肺痛 肺胀 鞠痹 痰火
喘病
哮病
吐血甜:衄血 呕血 酸血 咯血 唾血 痰涎血 齿衄 肌衄
腘血
呃逆
呕吐 附:漏气走哺 食痹
痞满
噎膈 附:梅核气
反胃
吞酸 附:吐清水
嘈杂 附:暖气
恶心
消渴
癫狂 附:中邪心风
痫病
惊悸怔忡 附:卑惵 失志
健忘 附:惊恐
卷之六
腹胁门
心痛 附:胃脘痛 胸痛
腹痛 附:腹中窄狭 小腹痛
霍乱
积聚
胀满 附:虫蛊胀
胁痛
腰痛 附:
卷之七
腰膝门
痿躄 附:鹤膝风 阴痿
疝气 附:术肾 偏坠 白液 阴挺 肾囊风
脚气 附:湿火 附骨疽 脚心痛
厥症 附:急救法 暴死总断
卷之八
下窍门
泄泻
痢疾
便血 附:肠风 脏毒 肠澼 蛊毒 血痔
溺血
便浊 附: 精浊
遗精 附: 梦遣鬼交
癃闭 附:转胞 胞痹 关格
遗溺
淋病 附:冷淋 虚淋 小便频数
秘结 附: 牌约 阴结
脱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