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批评史研究》从艺术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概括了30多年来针对“张艺谋电影”的评论史。从电影政治学、美学、经济学三个角度对应性地明确了“张艺谋电影”的三个批评阶段:作为“第五代电影”组成部分的“张艺谋电影”、作为艺术导演的张艺谋和作为文化创意生产者的张艺谋。总结了三个阶段批评类型的巨大变迁,也对“张艺谋电影”的文本进行影像文化现象式的界定,昭示出文化语境在“张艺谋电影”批评历程中的影响,强调了对张艺谋的批评成为中国当代电影批评史的重要构成部分,突出了文化产业批评、非导演影像系列批评和文化品牌批评的评述。这均对当代中国电影批评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反思作用。
蔡贻象,现任温州大学教授、硕士一生导师、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瓯江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影视批评、文艺美学和区域文化产业策划,系浙江大学影视动漫游戏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和温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张艺谋电影’批评史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影视艺术生态学研究”和“温州文化软实力”等课题,出版学术专著《影视文化美研究》《影像艺术文化生态论》等,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电视研究》《当代电影》《读书》等发表论文几十篇。主持完成区域性“十二五”和“十三五”文化产业规划课题多项。曾获浙江省高师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电视金鹰节电视艺术论文全国一等奖等。
绪论 从电影批评史看张艺谋
第一章 从坚守到反叛:第五代浪潮中的“张艺谋电影”批评
第一节 摄影产生思想:形式美学批评
第二节 意识形态批评的绝佳载体:反叛第五代的《红高粱》
第三节 《红高粱》批评的互文价值——莫言的意义
第二章 文化反思中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第一节 神话的缔结:“张艺谋电影”成为“后殖民主义批评”的靶的
第二节 神话的终结:全面的“张艺谋电影”“后殖民主义批评”
第三节 不同的声音:对“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反思和超越
第三章 “内向化”的民族电影批评
第一节 文化反思的新高度:社会历史批评
第二节 民族电影的新美学:艺术风格创新批评
第三节 原型和仪式:文化人类学批评
第四章 视觉英雄: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产业批评
第一节 属于张艺谋的中国式大片
第二节 创意为王:张艺谋非电影导演系列的文化经济批评
第三节 “艺术回归”中“别一样”的张艺谋
第五章 唯一的张艺谋:作者论批评
第一节 “影像中国”和“张艺谋电影”批评
第二节 作为“达尔文雀”的“张艺谋电影”品牌
第三节 “张艺谋电影”对文学资源的创意性运用
第四节 王一川的“张艺谋电影”批评
结语 “张艺谋电影”批评在当代中国电影批评史中的价值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张艺谋电影”涉及的主要作品(1983-201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