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济世:张吉》分六章介绍张吉教授的从医经历、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学术传承。①医家小传:介绍张吉教授学医成才之路的经验和事迹。②读经心得:介绍张吉教授研究《黄帝内经》的心得与体会及运用《黄帝内经》思想防治疾病的经验。③辨经论络:介绍张吉教授“经脉病候辨证及针灸论治”的学术思想,包括对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进行辨证分析。④谈针论道:介绍张吉教授对经典理论的认识与发展及中西互参、针药结合的学术特色。⑤专病针治:介绍张吉教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退行性疾病、头面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4个系统的12个代表病种的临证经验,每个病种从病证综述、经验总结和验案精选3个方面进行论述,体现了他的诊疗思路。⑥薪火传承:本章收集了他弟子的7篇文章,是对张吉教授学术思想与经验的继承和总结。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针灸疗法理论与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针灸人。黄帝与岐伯等的君臣问对,成就了以《灵枢》为代表的针灸理论体系;扁鹊著《难经》,阐发针灸经旨,丰富了针灸理论;皇甫谧删浮除复,论精聚义,撰成《针灸甲乙经》,使针灸疗法自成体系;其后历朝历代,贤人辈出,涪翁、郭玉、葛洪、杨上善、孙思邈、窦默、徐凤、杨继洲、高武、李学川,直至中华民国的承淡安、黄石屏等,如璀璨群星,闪耀在针灸历史的天空。正是这些精英的薪火传承,才成就了针灸的繁盛大业。
北京有着800多年的历史,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众多针灸名家。王乐亭、胡荫培、牛泽华、高凤桐、叶心清、杨甲三、程莘农、贺普仁……这些德高望重的针灸前辈,成为了北京近现代针灸学术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精湛技艺推动了北京地区针灸学术的发展,在北京地区针灸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道德情操、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是针灸界的宝贵财富,应当深入挖掘整理并发扬光大。
北京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委员会是在北京针灸学会领导下的一个学术研究组织,其主要任务就是发掘和整理北京地区针灸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凡在北京地区针灸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德高望重的、有独特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的针灸专家,都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我们本着客观、求实、慎重、细致的原则,力求全面展示针灸名家们的风采,展示他们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为推动北京地区针灸学术的发展,为针灸疗法促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成果的体现,对广大读者来说是走近针灸名家,向他们学习的有利工具。通过它,可以了解这些针灸名家的追求与情怀,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分享他们的临床所得,使自己得到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目的。
张吉(1929-2011),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原针推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针灸学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意大利自然疗法学会医学顾问,新加坡中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
第一章 医家小传
一、吉世活人,精彩一生
二、钻研经典,著书立说
三、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四、教学科研,为人师表
附:思念无尽,后世楷模
第二章 读经心得
一、天人统一观是《黄帝内经》理论核心思想
二、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辨证施治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藏象、经络学说是《黄帝内经》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
四、病机十九条是《黄帝内经》病机理论的核心内容
五、《黄帝内经》厥证的初步探讨
六、《黄帝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
七、《黄帝内经》放腹水法的临床认识
八、《黄帝内经》天牖五部的临床应用
九、重温《灵枢》“上守神”
十、《黄帝内经》针刺治疗急重病证
第三章 辨经论络
一、十二经络病候辨证
二、任督二脉病候辨证
第四章 谈针论道
一、略谈“东垣针法”
二、张从正对针灸学的贡献
三、辨证论治,针药并施
四、疑难杂症,七辨为要
五、不囿常规,明辨病证
六、针药并用治疗常见免疫性疾病痹病146例临床观察
七、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33例中医辨证论治
八、针刺、中药并治震颤麻痹
第五章 专病针治
一、风湿免疫性疾病
二、慢性退行性疾病
三、头面部疾病
四、神经系统疾病
第六章 薪火传承
一、经脉辨证论治之我见
二、张吉教授重调肝肾辨治免疫系统疾病的经验点滴
三、张吉教授学术经验述要
四、张吉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五、张吉辨证论治银屑病关节炎经验
六、以头穴为主治疗卒中后遗症——张吉临证经验
七、张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张吉教授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