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评话》共十章,分四十八节,以明代赵开美本《伤寒论》的398条原文为主线,详细分析原文的文理、医理和哲理,并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大量不同于现有论文、专著和教科书所载的新观点。每节均以新观点为标题,正文则对所提观点从《伤寒论》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以及文字学、校勘学、中医药专业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力求达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正确。《伤寒论评话》中所提观点多为前贤今达所未明言者,且深得张仲景之意。《伤寒论评话》亦是一本研读《伤寒论》、弘扬张仲景学术精当的专著,对于从事教学、医疗、科研的工作者,以及中医药院校的各层次学生,无疑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夫前圣有作,后必有继而述之者,则其教乃得著于世矣。”张仲景的宏著《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的整理撰次,乃得传于世。之后研读《伤寒杂病论》者,代有其人,晋唐以降,不下千家。或校注,或注解,或以方论证,或以六经论证,或以证论方,或以脉论证,或论方,或论药,或拆方研究,或以实验研究,或考证版本,或考证作者生平,或证讹误,或从文字考证,或从临床论证等,不一而足。各注家仁智各见,繁荣了仲景学术,促进了《伤寒论》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历史的局限,原版本的缺失,加上各注家以不同的角度解读,或因学识不博而顺文衍义,或因固执偏见而主观臆断,或因治学不严而牵强附会、妄加曲说,如此则造成己见杂陈,谬误参扰,令后学茫然不知所宗,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伤寒论》的传承和发展。
梁华龙教授一直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对《伤寒论》的领悟颇深,20世纪80年代便提出“返璞归真读伤寒”的观点,指出研读《伤寒论》必须从张仲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语言环境、学术渊源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入手,才能理解其真髓,欲将对《伤寒论》的研读引入正确的轨道。近几年,梁教授遵循这一观点,认真思考引起解读《伤寒论》意见纷争的原因,认真分析、梳理众多分歧,并大胆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据理论证,写成《伤寒论评话》一书。全书共十章,分四十八节,从第二章第三节起每节都有创新点,共135个创新点。全书涉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等脉证并治。每节以各经病概括出的论点为标题。比如第三章第四节“白虎类证无大汗桂枝去桂缘阴虚”中明确指出白虎类证大汗与发热不能共见,桂枝汤去桂枝是因为阴虚;第三章第十二节“柴胡类证撮其要病在气机与水道”中指出柴胡类证重在气机和水道功能的异常。每一节中又有若干个创新点,以支撑每节标题论点。如第三章第四节有两个创新点予以支撑,第三章第十二节有三个创新点予以支撑。全书论点明确、新颖,一看“节”点,便知作者的观点;论据充分,论述每一个创新点均运用了大量的篇幅,通过前后条文反复论证,以求理通论切。如论证第三章第一节“麻黄表实非同证外感衄血营郁通”中,有五个创新点支撑这一论点,论证中运用近16000字,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以上均证明《伤寒论评话》是一本研读《伤寒论》,弘扬仲景学术最精当的参考书。其观点乃前贤所未言,深得仲景之意,无论是从事教学、医疗还是科研工作者,本书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诚然有属一家之言,庶几可做他山之石。
梁华龙,1958年生,河南省南召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从事张仲景学术研究30余年。著有《伤寒论研究》《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钩沉与正误》,主编《伤寒论》教材、《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
本书根据作者的研究心得和临床经验,提出大量不同于现行论文、专著和教科书的新观点。每节均以新观点为标题,正文则对所提观点,从《伤寒论》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以及文字学、校勘学、中医药专业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并以作者数十年临床经验予以互证,力求达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正确,其所提观点多为前贤今达所未明言者。
本书是一位伤寒研究专家的原创作品,独树一帜,越辨越明注解伤寒,新观点、新思考、新经验令读者耳目一新。
第一章 楔子
第一节 汉祚岌岌民病疠医星冉冉诞宏论
第二节 医论皇皇承古今热病繁泛贯六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一节 外感热病见初表六经藩篱问太阳
第二节 受风中寒有侧重体质强弱各不同
第三节 病发阴阳待分清寒热表现证不同
第四节 中风因营卫不谐芍药非敛汗敛阴
第五节 太阳中风有异同原证变证需分清
第六节 治表解肌调营卫治里补中和阴阳
第七节 兼证治疗抓病机灵活运用桂枝剂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一节 麻黄表实非同证外感衄血营郁通
第二节 升降反作可挽舟表寒里热分离合
第三节 风寒并非泾渭分麻桂或可相兼用
第四节 白虎类证无大汗桂枝去桂缘阴虚
第五节 仲景并非群方祖桂枝汤即小阳旦
第六节 误下脉促或上冲短气不与但坐同
第七节 阴阳自和命之本汗下同因结果异
第八节 伤阴阳取决误治变虚实缘于体质
第九节 蓄水分轻证重证变证有火逆水逆
第十节 汗下留邪扰膈神变通应用栀豉汤
第十一节 肾虚水泛有新久表里辨治分先后
第十二节 柴胡类证撮其要病在气机与水道
第十三节 桂枝建中治表里随经过经属传变
第十四节 火法可损阳和津火逆多在血与神
第十五节 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
第四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一节 日晡潮热非申时发于阴阳分寒热
第二节 热人血室非邪热结胸形成有四因
第三节 大黄黄连即泻心气机滞塞生痞证
第四节 变证性质看体质风湿初期属表证
第五节 太阳发病分阴阳表证寒热有五种
第五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胃家实者有实邪 日晡发热病欲解
第二节 三阳病皆有盗汗汗溲便正负相关
第三节 客寒包火发阳明起手三法非本证
第四节 组方精当大承气急下但只为存阴
第五节 当下与否看矢气临床细辨三承气
第六节 喜忘有关血与气蓄血瘀血证不同
第七节 阳明不仅可蓄水 尚有柴胡气郁证
第六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并非半表里寒热往来属自觉
第七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九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十章 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