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圭(1901-1986)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方剂学家、临床家。沈老1901年2月19日(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一)出生于杭州。1918年拜杭州名医王香岩为师,1928年任教于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1930年任教于上海国医学院,1932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任重庆北碚中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1955年,应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之邀,与蒲辅周、任应秋先生等十大名医一起进京,调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负责高干及外宾诊疗,深得海内外同道与患者的高度赞誉。
医学理论必须时时和临床相印证,体会才能深刻。
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
治病之要,在于辨证、用药之是否中肯,而不在药物之贵贱。
用药如用兵,选方如遣将,务必谨守病机,灵活变通。
沈仲圭(1901-1986)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方剂学家、临床家。沈老1901年2月19日(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一)出生于杭州。1918年拜杭州名医王香岩为师,1928年任教于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1930年任教于上海国医学院,1932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任重庆北碚中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1955年,应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之邀,与蒲辅周、任应秋先生等十大名医一起进京,调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负责高干及外宾诊疗,深得海内外同道与患者的高度赞誉。
我与沈老的因缘,起于三十六年前。1978年由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恢复了我国自“文革”起中断了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招收了我国中医学专业首届研究生。我有幸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离开故乡浙江嘉兴,来到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求学。挚友河北景县薛近芳兄长知我至京,嘱我务必谒见沈仲圭老先生。近芳兄说:“沈老是杭州人氏,乃君之同乡。沈老德高望重,当常向沈老求教。”
1978年10月底,我首次去广安门医院内的家属宿舍楼一楼沈府拜谒了沈老。沈老当年已是78岁高龄,虽离杭已半世纪之久,但仍乡音未改。沈老与我谈医、谈文、谈史,一见如故,分外亲切。师母万宝琴亦是杭州人氏,对我亲如家人。如此,我与沈老夫妇建立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淳朴感情。回忆在京两年余的求学生涯,我常在节假日到沈老家中畅叙医理,求教学问。每每与沈老促膝长谈至黄昏,又共进由师母亲自下厨烹调的独具江南风味的家乡饭后,才恋恋不舍地向沈老夫妇道别。
沈老作为一代儒医,性格善良沉静,从医六十余载,研读古今中医典籍无数,治学严谨。先后出版著作二十余种,主要有《养生琐言》《诊断与治疗》《沈仲圭医论汇选》《食物疗病常识》《肺肾胃病研讨集》《中医经验处方集》《中国小儿传染病学》《中医温病述要》《临床实用中医方剂学》《医学碎金录》《新编经验方》《论医选集》《中医内科证治方汇》等著作。
沈老提出:“医学理论必须时时和临床相印证,体会才能深刻。”20世纪60年代初,沈老参与并提出了治疗乙型脑炎的八种治法:一为辛凉透邪法,二为逐秽通里法,三为清热解毒法,四为开窍豁痰法,五为镇肝息风法,六为通阳利湿法,七为生津益胃法,八为清燥养阴法。沈老又总结自己治疗烂喉丹痧(猩红热)的经验,认为应该疏散清化并进,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以清火散风、涤痰解毒。沈老在积累大量温病治疗病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术思想,认为“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而应“寒温一体,互相补充”。温病派所提出的不同方剂,足可以补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缺陷,充实热性病的治疗内容。
上卷 识病论医
肺肾胃病研讨集
中医温病概要
中国小儿传染病学
医学碎金录
入蜀论医选集
吴山散记
下卷 方药运用
临床实用中医方剂学
新编经验方
中医经验处方集
附 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