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是克强先生读《黎庇留医案》(简称《黎案》)之分解、之申说。
医者读案,一人有一人的读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强先生读《黎案》,即会于心,悟于神,把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通过其“方机对应”之学术,活脱脱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案中“云遮雾罩”之处一下通透起来;而对于原案中可商榷之处,为读者考虑计,亦非随声附和,而总是申张己意。
克强先生更以黎案为切入点,以其独特之视角,纵横裨阖,娓娓道来,而倡经方之根本,明经方之道术。可见,此册“黎案之读说”,更是克强先生研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读者尤可观也。
《黎庇留医案》(以下简称《黎案》)是一本经方传奇。虽薄薄一册46案,但多急危重证,惊险连连。黎氏却于病机洞若观火,心有定见,复以圆机活法,运经方于股掌之上,挽狂澜于既倒,救阴阳之欲绝,使经方于救急危、起沉疴中大放异彩焉。然46案并非案案圆满,亦有以悲剧告终者(非黎氏诊治之错),读来或回肠荡气,或惊心动魄,或扼腕叹息。
于《黎案》中可见,黎氏中医功底之厚实,经方造诣之高深,临床经验之老到,以及其果敢之格、细密之性、雷霆之势,尤有勇于担当之诚德,悲天悯人之情怀。
最令余心许者,乃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耳。《黎案》一扫经方学术中机械呆板之风,以及当时医界陈规因循之弊,而总以患者之病理机转为准(而非表面症状之罗列)、经方之灵机活效为据(而非约定俗成之功用),帆随风转,加减化裁,起承转合,随机(包括病机和方机)而治。余素所倡导和实践之“方机对应观”(见附文)于黎案中欣遇“知音”矣。此外,案中尚见黎氏重阳气而不忘阴液、顾全身而尤护胃气之学术特点,亦当效法耳。
惜《黎案》以文言成之。黎氏秉传统文人之风格,叙证简略者多,详备者少,四诊信息尤其舌脉大多缺如。至于病理机转之脉络、用方转方之根由、方构药功之机窍、加减化裁之妙处,亦未细细述及焉。此以时下观之,乃《黎案》之局限,亦习悟《黎案》之难处。读者欲从其中还原上述诸“草蛇灰线”、来龙去脉之原貌,以会于心、悟于神,于学验有欠者则殊非易事也(因突出主题之需要,案文中似有言过其实之炫笔,此乃文人为文之习惯,虽不严谨但非为紧要环节,而瑕不掩瑜矣)。
因之有前辈学者萧熙氏对《黎案》给予较多文字之评述,主以引经据典,欲“引证旧文,以申其说,明其所自”,功夫不谓不足,于读者不无启发和引导;然其评亦以文言为之,尤多旁征博引,以文解文,亦步亦趋,小心有余,申发不足,亦不无附会之处。余感未能触及其底,晓畅其义矣。遂不揣浅陋,以余读之视点,引余说之娓娓,不唯从案文之“一鳞半爪”而勾案底之“全龙”;且于自觉有商榷之处者,即摒随声附和,而伸张己意,以为读者参考计;尤以《黎案》为切入点,横延纵伸,而倡经方之学,明经方之术也。故余之“读说”,不止是对黎案之评说,更是余将及30年学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余之“读说”,或凝为短篇,或下笔千言,然皆苦心孤诣,个中辛苦不寻常!或得或失,读者唯于“读说”中体察余之孜孜焉(读者不论习黎氏之医案,还是阅余之读说,为理解透彻计,皆可参考余同期出版之《经典经方本如此》中相关内容也)。
1.处方寒热,前后不同
2.时地同,年龄同,而虚实异
3.久疟至虚误下
4.连用姜附,忽转芩连
5.小建中汤治虚劳之例
6.吐利厥逆
7.服大浮萍过量之四逆证
8.足心痛之真武证
9.下利厥逆
10.厥阴病目盲
11.认证的,不必拘脉
12.妊娠腹胀
13.栀豉汤治不寐
14.大承气汤治痉
15.真武汤治胁痛
16.白虎汤治燥证
17.产后发热
18.产后少腹肿满
19.产后浮肿
20.温邪热厥
21.胶艾汤治小儿溲血
22.月经过多
23.肉糜润燥
24.四逆汤治猝脱
25.小柴胡汤救逆
26.“失心风”用风引汤例
27.盛暑少阴直中
28.木舌
29.少阳之闭证
30.四逆汤之霍乱证
31.下利腹痛之四逆证
32.百合病
33.肾囊出血
34.三黄泻心汤治大咯血
35.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
36.真武汤治肿
37.咳证阴虚阳虚必辨
38.妄用经方
39.腹痛载目峻下例
40.攻血热后急用真武例
41.耗血阳虚误服阴药
42.经方治外科三例
43.单鹅风
44.腰脚挛痛
45.遗精之乌梅丸证
46.中寒呕吐
附:我的经方“方机对应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