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证实践录:伤寒篇》以继承、弘扬仲景学术思想为宗旨,以经方临床应用验案为核心,搜集、整理了内蒙古地区名老中医、伤寒名家应用《伤寒论》经方的验案。
《经方临证实践录:伤寒篇》分三部分,上篇经方实践,对名老中医所用经方进行归类。分为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五苓散类方、下瘀血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栀子汤类方、白虎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柴胡汤类方、理中丸(汤)类方、附子汤类方等。每类方主要介绍经方出处(条文以明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为蓝本,参照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刘渡舟教授等点校的《伤寒论校注》,本)、衍生方情况、研究进展和经典验案。下篇医家小传,简要介绍了19位长期在内蒙古地区行医且善用经方治病的名医、名家的生平及成才之路,以及活用经方的思路和体会。附篇为经方实践之路。
《经方临证实践录:伤寒篇》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深入学习《伤寒论》和中医临床工作者临证参考。
中医流派根据处方用药的风格划分,历来有两大派:一是经方派,一是时方派。所谓经方是指中医经典著作——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这些方剂是历代相传的经验方,也称之为古方。所谓时方,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流行方、通套方。经方结构严谨,疗效可靠,主治明确,久经实践检验,可称得上是千古良方。经方是中医学的立命之本,中医学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方。经方在临床应用上对证则效,不对证不仅无效反而有害。正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所批判的“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卒至于死”。故经方为庸医所不容,而真正的中医临床家则必擅用经方。经方组成严谨,只要对证,疗效十分显著,但要用好经方,要求医生必须有严格的逻辑思维和科研的意识。经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学习和运用经方,不仅能提高辨证论治水平,而且能大大提高中医队伍的素质。
历代的中医医案为中医理论的发展、临床经验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汉名医、齐鲁医派的卓越代表仓公淳于意给我们留下的25例“诊籍”就是名副其实的医案。临床中医诊疗技术的高低、临床水平的优劣,在医案中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因此,阅览、琢磨并领略中医医案里所蕴含的学术内涵、思路方法,就成为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方面。加强医案的学习和研究,仍是当今中医人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关键的基本功。
曹颖甫(1866-1937年),一字尹孚,号鹏南,晚年署名拙巢,江苏省江阴澄江镇人。他深研医学,专宗仲景,注重实践,以善用经方而闻名。中年在上海南市悬壶应诊,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他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其生平医案由门人姜佐景整理为三卷,其中附有部分门人的治验,曹颖甫审阅后逐案加以评语,成书为《经方实验录》o书中曹氏将经方运用得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阅后有豁然开朗之感,在为其高超医术所折服的同时,也对其高尚的医德深深敬佩。此书为其通过临床实践,活用经方,诠释仲景学术的代表之作,为后世学者所推崇。书名中“实验”二字,点明了在对仲景理论的学习中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对经方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感悟。曹氏自评日:“此书一出,其于予《伤寒金匮发微》有光矣!”
内蒙古虽处于祖国边陲,中医发展较为缓慢,但始终活跃着以善用经典处方为特色的名中医群体。他们大多性格直率,敢于直言,视恶如仇;他们俭朴自安,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医德医风高尚;他们做学问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敢于怀疑,敢于创新,重视实践;他们用药不分古今,唯对证是取,无臆测之见,胆识过人。近10年来,中医界对《伤寒杂病论》尤为重视,对其学术的研习,贯穿一条“学习继承和发扬提高相结合”的主线。
任存霞(1972-),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方剂分会委员,内蒙古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从事中医高等教育教学、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擅用经方辨治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妇科等疾病。
麻春杰(1965-),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医科大学伤寒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首届内蒙古自治区老蒙医中医(米子良)学术经验继承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入选,2013年入选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和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内蒙古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奖励3项。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指导博士研究生5名,指导硕士研究生19名。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科杂病研究,擅长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脂症、冠心病、脑缺血、脑血栓,失眠及各科杂病。
上篇 经方实践
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
第一节 桂枝汤
第二节 桂枝加葛根汤
第三节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第四节 桂枝加附子汤
第五节 桂枝新加汤
第六节 桂枝加桂汤
第七节 小建中汤
第八节 苓桂术甘汤
(附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
第九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第十节 当归四逆汤
(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第十一节 炙甘草汤
第二章 麻黄汤类方
第一节 麻黄汤
第二节 葛根汤(附葛根加半夏汤)
第三节 大青龙汤
第四节 小青龙汤
第五节 麻杏石甘汤
第六节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第七节 麻黄细辛附子汤
第八节 桂枝麻黄各半汤
第三章 五苓散类方
第一节 五苓散
第二节 猪苓汤
第四章 下瘀血汤类方
第一节 桃核承气汤
第二节 抵当汤(丸)
第五章 泻心汤类方
第一节 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二节 附子泻心汤
第三节 半夏泻心汤
第四节 生姜泻心汤
第五节 甘草泻心汤
第六节 黄连阿胶汤
第七节 葛根芩连汤
第六章 栀子汤类方
第一节 栀子豉汤
第二节 栀子厚朴汤
第三节 茵陈蒿汤
第四节 栀子柏皮汤
第七章 白虎汤类方
第一节 白虎汤
第二节 白虎加人参汤
第三节 竹叶石膏汤
第八章 承气汤类方
第一节 调胃承气汤
(附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第二节 麻子仁丸
第三节 小陷胸汤
第九章 柴胡汤类方
第一节 小柴胡汤
第二节 柴胡桂枝汤
第三节 大柴胡汤
第四节 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五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第六节 四逆散
第十章 理中丸(汤)类方
第一节 理中丸(汤)
第二节 桂枝人参汤
第十一章 附子汤类方
第一节 附子汤
第二节 四逆汤
第三节 四逆加人参汤
第四节 茯苓四逆汤
第五节 真武汤
第十二章 其他类方
第一节 旋覆代赭汤
第二节 十枣汤
第三节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第四节 吴茱萸汤
第五节 桃花汤
第六节 乌梅丸方
第七节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下篇 医家小传
第一章 张成三
第二章 竺友泉
第三章 张斌
第四章 陈清濂
第五章 王志清
第六章 岳忠和
第七章 肖康伯
第八章 李凤翔
第九章 黄惠卿
第十章 项国玺
第十一章 王与贤
第十二章 李生华
第十三章 马毅青
第十四章 朱宗元
第十五章 米子良
第十六章 金广辉
第十七章 王乐平
第十八章 麻春杰
第十九章 杨剑峰
附篇
我的经方之路刘永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