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烟火人间知冷暖
人间,即人来人往的美好空间!每一寸你站立的土地,每一个你直视的生灵,每一棵你亲近的花草,每一次你呼吸的空气,每一口你饮入的甘露,甚至每一声你呼喊的回音,皆为美好人间的一部分。人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人间,即人神共处的奇妙世界!古之华夏称神为神人、称仙为仙人、称佛为佛人,天上地下,神、仙、佛所到之处即为人间。由此可见,人间是极其高贵的场所,凡人与神、仙、佛共处,当值得珍惜。
烟火是人间最不可或缺的,有烟有火才是人间!民间有诸多关于灶王爷的神话与习俗,据说每年12月24日灶王爷都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疾苦,至大年初四方重回凡间。不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灶台烟火见证了人间一切冷暖。
没有烟火的人间是冰冷的,犹如“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有烟火的人间才是温暖的,正是“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我们都需要有烟火味的人间,恰似陶渊明所描述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般温馨质朴。
医者皆凡人,既非圣人亦非天使,与普通人一样都是肉眼凡胎。他们有常人都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会有疲惫、困惑、迷茫,也会有欢欣、感动、惊喜。因此,他们毋需被刻意神化,亦不应当被丑化乃至妖魔化。医者目睹太多人间悲欢离合,经历太多患者生死考验,见识太多病房人性百态,虽未感言悟透人生,却比一般人见识了更多的人生侧面。
按照既定计划,本来今日开始,应对《伤痕》初稿进行第一遍修改,无奈思绪过于飘忽不定,迟迟静不下心,遂决定开始动笔撰写《人间》。友人发来一句话与我共勉: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深以为然,阅后加上一句:心烦时写作。不自修饰不自哀,不信人间有蓬莱;阴晴冷暖随日过,此生只待化尘埃。我们经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许多人间之事皆如此。
文字具有穿透一切高墙的力量,今天之记录,即为明日之历史。所以我决定将脑海中一个个各自独立的案例,尽可能还原其发生、发展历程,按照最初记忆逐一记录,或许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医疗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并在这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描述的中立性,尽量避免带入个人的主观臆断,虽然很难,却是理想的彼岸。
古罗马凯撒曾说:不朽的神灵因一个人的罪孽要给予惩罚时,常常先给他们一时的兴旺和比较长期的安宁,这样他们才能在命运突然转变时感到格外惨痛。佛经里说的人间有八苦,其中生老病死是位居第一的人间常态。恐怕人世间再也没有像医院这样的特殊场所,能够见识到那么多人的生老病死。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医院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大世界。每一个混迹其间的个体带着不同的使命与责任,相聚到一起。医者以治病救人为使命,患者以求医问药为目的,家属以陪伴安慰为责任,不论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构成了我们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荣辱共存的人间。
疫情居家期间疯狂喜欢上了散步,以前主动锻炼机会较少,不是不乐意,而是抽不出时间。每天结束工作回到家中已是夜深,再无精力运动。而今每天吃饭、睡觉、写字、散步可以让身体的多个器官得以自我修复,最重要的是能让一直以来饱受折磨的脑细胞加速再生过程。有人说,你如何面对这超长假期的,也许你的余生就将如何去度过,虽然话语有些武断,但是思考之后,却越来越觉得,很有一些思想高度,并非全无道理。
小区附近有一段虽已修好却仍未开通的马路,两边停满了私家车,许是疫情期间一时无人管理,人们就随意停放了吧。我戴着口罩,双手紧紧缩进了口袋里,脖子上系着围巾,希望能够抵御寒夜风萧。天气湿寒,冷风呼啸着拍打在脸上,仍有几分割裂皮肤的痛感。路灯散发着黯淡的光,照射在马路上,显得清幽静谧。一百米之内见不到一个人影,我自信马由缰,享受难得的清净。
走到拐角处,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悠扬而又熟悉的广场舞乐曲,我心底颇有些疑惑,怎么在疫情管控得如此严格的当下,还有人敢聚众跳舞呢?小河边有一圈围栏,是四方形的木栅栏,我隔着30米远望过去,一位老年阿姨,把手机挂在栏杆上,音量应该是放到了最大,播放着前段时间特别红火的《火红的萨日朗》,一个人对着屏幕微弱的亮光,翩翩起舞,仿佛此时正带领着一个广场歌舞团,面对着一众观众,整齐划一、昂首挺胸、抑扬顿挫地表演,很是陶醉。我不忍打扰,绕道而行。
有人可能要说,一个人是要多寂寞,才能在疫情如此紧张时刻,独自迈着无人欣赏的舞步。但我却想为阿姨由衷叫好,一个人是要有多热爱生活,才能在冰冷的夜晚,在无人小河边,忘我独舞呢?人间值得,一个人的广场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人间烟火味吗?应该为热爱生活者点赞,向热爱生活者致敬!每一个主动居家隔离的人,正是怀着对病毒的恐惧、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用暂时的牺牲、极度的克制,去换取更长久的光明。
河边有座小桥,平常时光人来人往,是附近居民最常流连忘返的场所,颇有人气。紧挨着桥边是很早之前就搭起的一排简易平房,大多租给来沪讨要生活的外乡人,他们尽力用自己卑微的力量支撑着城市发展的基石,顺便为自己家人糊口与生计忙碌,曾经这里有小面馆、有足浴店、有小五金店、有卤煮店,还有小山东两口子开的水果店。当我走到桥边时,看到其它店铺均已关门歇业,黑漆漆的窗户仿佛倾诉着夜的寂寞。想必特殊时期,要么店主回老家了未曾归来,要么担心病毒感染不敢营业吧。
门面房最边上就是小山东水果店,以前我经常光顾,与来自日照的店主夫妇很熟悉,店面不大,除了水果也兼营瓜子等炒货。水果店居然没有关门,让我有些许诧异,从店里还透出些许微弱的灯光。我往前走了几步,隔着4、5米距离,店主夫妇正整理着当天卖剩的水果,近期客流锐减,生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水果本就不耐放,估计春节前店主夫妇放弃回老家的机会,提前预备了大量水果,本想辛苦一个春节假期,能多赚一些钱,好为一年的辛苦开个好头,谁承想一场疫情让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夫妇俩拿起水果高高举起在灯光下转了几下,格外认真仔细地检查,过一会才慢慢朝另一个大筐里面扔,应该是已经烂掉的水果,若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更多水果遭殃。我站在孤寂的路边,路灯用力拉扯着我身后的背影,耳边传来一声声叹息,人生无常,想必他们是在哀婉脆弱的水果居然如此不堪吧,看着夫妻俩在一心忙碌,我竟不忍上前去打扰。
相信经历此次疫情后,更多人会主动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对健康、感情、生活方式等有更深的反思与体悟。有人说,这一次国人是真正安静了下来,人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思考,究竟哪些是生命中曾熟视无睹却又至关重要的,究竟哪些曾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实则无足轻重,相信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扪心自问,并得出并不一致的答案。
人间百态,众生百相,各有坚持,皆有所求。对于医者而言,每一次倾力救治、每一次扶危济困、每一次精心护理,都是在为人间增色、为人间添彩。因为医生看似面对的是个体病人,但每个病人身后都有一个家庭在翘首以盼,而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
若社会安定,则人间不动荡;若社会和谐,则人间不混乱;若社会温暖,则人间不寒冷;若社会宽容,则人间不狭隘;若社会团结,则人间不分裂;若社会祥和,则人间不暴戾。
医者的每一次竭尽全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福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