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贡献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瓘、欧阳询,元有陈绎曾,明有李淳、姜立纲,清有王澍、蒋衡,等等。至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要论,著成《问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后称《黄自元楷书问架结构九十二法》)。它用精练、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例字,胪列出九十二种楷书结字的法则。一百多年来,此帖对楷书的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些口授相传的书诀,如“字无二脚”,“横长撇短不用捺”等等,约是从“九十二法”中提炼出来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贡献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璀、欧阳询,元有陈绎曾,明有李淳、姜立纲,清有王澍、蒋衡,等等。至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要论,著成《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后称《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它用精练、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例字,胪列出九十二种楷书结字的法则。一百多年来,此帖对楷书的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些口授相传的书诀,如二字无二脚气「横长撇短不用捺」等等,约是从「九十二法」中提炼出来的。
但是,黄氏《九十二法》仍有未臻完美的瑕疵,洵为憾事。例如,一、例字全部为黄氏手书,学书者未能从该帖直接取法乎欧、颜、柳、赵等楷书名家的书法,故有隔膜之憾;二、黄氏书法师承欧体,所以其「九十二法」多与欧体结字相合,但某些法则却与颜、柳、赵诸体相悖,故有以偏概全之憾,其各具特色的四体楷书,恰如高矮胖瘦、风度各异的四个人,怎能用同一尺寸为其裁衣?但后人常误以为「九十二法」尽为楷书通则,由此所派生出来的诸种字帖,释语和例字时相牴牾,反使学书者坠入迷津。三、有些书诀过于绝对、片面,如「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但以四体为例,皆有同一字时而用悬针、时而用垂露者,岂能是此非彼?故有绝对、片面之憾;四、「九十二法」的后十法,语焉不详,有凑泊之憾。
据此四憾,欧、颜、柳、赵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在研析大量楷书的基础上,以各家书体分册,选编各体典型例字,使书诀与其书法形式统一;对九十二种法则,依据各种楷书的特点,各予不同的修订,使之吻合;对绝对、片面的词句,予以修正,使之恰当;对其语焉不详的诸条,更易它法,使之明瞭。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楷书九十二法释文」、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因为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弥补了黄氏原帖的缺憾及派生诸帖的失误,所以它受到书法研究者的重视;更愿它作为楷书学习正途上的一块阶石,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书画研究会
一九九三年十月
前言
赵体楷书问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
赵体楷书九十二法释文
古人论楷书问架结构
简体字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