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基于此对当代中国政社关系发展的新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力量进一步成长面临的深层挑战进行了理论研判。本书不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以及笼统的“治理”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政社关系,而是更贴近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的实践,将“社会组织成长”这一话题置于中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创新以及城市基层政府改革等多重制度主线交互影响的历史时空中,从而揭示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独特机会结构与约束条件。
黄晓春,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先后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7月留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目前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晨光、曙光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4)、上海社科新人(2018年),民政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TH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开展合作访问研究。长期聚焦当代中国基层治理转型问题,尤其关注基层政府的行为机制与社会组织发展特征。近年来围绕这些专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国内品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导论:治理转型中的社会组织及其复杂制度环境
一 多维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的复杂制度环境
二 当前社会组织的深层发展特征
三 进一步的讨论与本书篇章介绍
章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时代脉络
一 “社会建设”语境下的“社会细胞”
二 “创新社会治理”政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主体
三 社会自主性的呈现
第二章 对中国社会组织成长条件的再思考
一 引言
二 社会组织的功能与条件:一个总体性理论视角
三 探析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条件:以“购买服务”为例
四 结语:超越技术治理
第三章 多层级政策执行与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深层特征
一 问题意识
二 “模糊发包”治理模式与政策执行链条
三 制度后果与社会组织的深层发展特征
四 结语:模糊发包——一种亟须深入研究的政府治理机制
第四章 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一 研究问题
二 多层级行政发包理论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借道社会”:一个微观案例
四 结语
第五章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新特征
一 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创新
二 党建引领制度网络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三 党建引领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新特征
四 当前党建引领制度体系面临的深层挑战
第六章 “策略性应对”:理解社会组织自主性的新视角
一 问题意识
二 非协同治理的制度环境:一个新理论视角
三 非协同治理下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
四 结语
第七章 迈向系统治理:政策选择与理论思考
一 设置清晰的改革路线图
二 形成党建引领下的高水平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三 营造社会利益表达的多主体组织网络
四 形成多样的社会组织培育路径
五 形成自我支持的社会组织发展生态体系
六 推动公共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