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核心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历程、核心素养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法、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外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对我国的启示以及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路径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
“素养”是一种有理论依据的理念,此种理论构念或理论的“构念”与素养的定义、素养的本质、素养的模式有着密切关系
新课改的不断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的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指出各个科目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中学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思考性等特性,主要指学生在学政治课程时能够将知识、思想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把教学转换为“学科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基于此,本书作者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核心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历程、核心素养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外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对我国的启示以及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路径等内行了系统梳理与介绍。
此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在此向这些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于本书中未列出的引用文献和论著,在此深表歉意,并同样表示感谢。不过,由于作者的时间及所限,本书内容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真诚地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核心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新时代对人的素养要求
第二节核心素养的理念
第三节核心素养的特质
第四节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20世纪80年代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情况
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至课程改革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情况
第三节21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情况
第三章核心素养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节科学素养与学科素养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第四章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
第一节 中学政治课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学政治课核心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五章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第一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教学策略与教用带来的教学改变
第六章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方法
第一节议题中心教学
第二节深度学p>
第三节活动型政治课
第四节社会活动教学
第七章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二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
第三节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
第四节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第八章国外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主要国家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主要德育方法
第三节 美国社会科教学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第九章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路
第一节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途径
第二节科学精神素养培育的途径_
第三节 法治意识素养培育的途径
第四节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新时代对人的素养要求
“素养”是一种有理论依据的理念,此种理论构念或理论的“构念”与素养的定义、素养的本质、素养的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书第一章素养概论便首先阐明素养的理念、素养的定义、素养的特质、素养的模式。第一节先就素养的理念加以说明,其主要论括:第一,素养的理念涵盖了东方传统社会文化的优良素质教育涵养以及现代西方常用的“competence、literacy、knowledge、abilit)r、capability”及“skill”等概念;第二,以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受到许多国际组织与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第三,宜积极继续深入研究一步探讨未来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第四,一步继续探讨素养的理论构念,构建核心素养的理论构念体系。兹分述如下。 一、素养的理念涵盖内容 素养的理念涵盖了东方传统社会文化的优良素质教育涵养以及现代西方常用的“competence、literacy、knowledge、ability、capability”及“skill”等概念。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健全发展,必须通过受教育而学适应社会的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个人能“转识为智”并通过行动把素养落实成为“实践智慧”,展现出优良素质教育涵养(或优良素质教养、优质教养)。是,素养是个人通过教育情境获得能学以致用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而能展现出优良素质的教育涵养,强调非先天遗传的后天教育与学能,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要目标,更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简言之,素养是指个人经过学校教育课程设计而学优良素质教育涵养的综合状态。
一步地讲,素养是指一个人接受教育后学知识、能力与态度,而能积极地响应个人或社会生活需求的综合状态,不仅与个人能应用有限资源以解决生活问题的竞争力或软实力或巧实力有密切关系,更蕴含做人有品德、做事有质量、生活有品位的优良素养,与提升个人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可从多种素养中选择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即核心素养,这是适应现代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能将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加以统整的全人或全方位的素养。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管部门于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公布的《教育报告书》便强调培养社会好、好,发展多元现代素养。管部门推动实施“十二年基础教育实施计划”的子计划——“建置十二年一贯课程体系”,研订“K.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级一贯课程体系指引”,持续修正、执行2007年公布的《强化中小学课程连贯与统整实施方案》以及2006年公布的《中小学一贯课程体系参考指引》等,强调素养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另外,管部门于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委托“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行第二周期的大学评鉴,也以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作为学生学质量保证机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有必一步探讨素养与能力、技能、知能等相关用词的关系,是素养的理念较为而周延。人们不只重视知识,也重视能力,更强调态度的重要性。素养要比能力的内涵更宽广,nTtll~传统的知识,而且已行为主义层次的能力,能纠正过去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的教育偏失。素养强调教育的价能,素养是学果,并非先天的遗传,是后天努力学得的知识、能力、态度,合乎认知、技能、情意的教育目标。全人或全方位的素养合乎现代西方全人教育的理念,也具有东方传统社会文化“教人成人”的教育价值。
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在接受传统学校教育以后,似乎获得了学科知识与能力,但是尚未具备现代人所需的素养。因此,本节强调素养的重要性,素养受到许多国际组织与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是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等国际组织的影响。这些国际组织将之纳入其成员的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目标,甚至成为各教育阶段课程纲要的课程目标与学的重要内涵。一方面,这彰显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及,国际组织对课程的影响Et益增加;另一方面,这也彰显了素养在教育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理念,值一步深究。尤其是当今的现代社会及后现代社会所需的素养教育,不同于美雪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传统社会强调专门行业技能的能力本位教育;也不同于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