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有《中国现当代作家论书法文化》《文献研究的时序》《论元杂剧的本色派》《唐通事与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等内容。
友朋之乐在于来自远方,而可以共学适道与权变,至于和而不同的莫逆于心,则是悦乐的泉源。“东亚汉学研究学会”的成立,倡议于20lO年7月“长崎中国学会”会后的伊王岛夜宴。酒酣耳热的诗赋吟咏,逸闻趣事的传颂,是文人的雅兴。而夜光嶙峋,壮言斯文开展的宏观巨构,则是儒生传承文化慧命的历史情怀。李继凯教授以为“长崎”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摇篮世东西经贸的港市,而僻处东瀛西海的角隅。“中国学”固然渊源悠久,涵蕴赅博,然就文化符号而言,“汉学”更能朗现汉字儒雅流芳广播的幽微。“长崎中国学会”是同学文会的萌芽,“东亚汉学研究学会”则有广披流传的含义。“一会一地”,在日、韩,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循环举办,历观汉字文化圈的分殊,纵横东亚螺旋循环的视域。义理、辞章、考据并赅,古典与新学兼容,国学、日本汉学、韩国汉学具存,以探索儒学文化圈的精微,而演绎东亚汉学的英华。“一期一刊”是杨晓安教授传承文化的执着所在。学会召开之际,人手一册付梓的论文集,俾质疑论辩,通塞解碍。苦心运作期刊于学会网页的登载,可资浏览,检寻斯文赓继发展的轨迹。年度期刊既收录庠序教师的论文,也录用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又设置“青年学者奖”,以提携,广开立言途径。十年来,既有年刊,又有特集的发行,收录的论文凡四五百篇。李继凯会长欲抽绎十分之一,汇集成册,或叙学会于东亚时空之万里纪行,或存旧雨新知之交会,彰问学适道之盛事,而显存异谐调之和乐。盖有以第一个十年为起点,转益永续,又师法前贤,以文会相知,而维系斯文,成就名山事业之微意。吾心亦戚戚共感。
连清吉
庚子五月于长崎
中国现当代作家论书法文化李继凯
老子之学非独任虚无——以薛蕙《老子集解》为观察之核心江淑君
吉川幸次郎的《论语》研究吴鹏
文献研究的时序周彦文
宫崎市定的东世论——宋代是中国文艺复兴时代连清吉
《史记楚世家》与新出清华简《楚居》篇王名校读张连航
疑问句类型辨别的韵律特征杨晓安
论元杂剧的本色派一贾三强
态势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策略刘 惠
从言意之辨到语义解构——对钱锺书“字名论”的阐释方环海
赖际熙的港大岁月---方骏一
论皮锡瑞(1850--1908)的经学正统观宋惠如
唐通事与日代汉语教育-高芳
王国利的文学观陈学超
从小说到电影叙事视角的改变——以《风声》为例黄淑贞
自居易的科考及科举观。付兴林
释性通《南华发覆》解庄系统初探:以“心性真宰”为解路李懿纯
女子弄文——论张漱菡50年代的女性教育小说戴华萱
中国西北地区戏曲歌谣语言文化研究概述赵学清
佛教石窟燃灯佛授记图像初探李幸玲
论语的口语侍建国
论朱淑真之民俗词-金贤珠李秀珍
殖民语境裂痕与“满映”娱民片的复杂装置及认识视角逄增玉
新文学初期L海城市现代性表达中的日本因素-张鸿声
新世纪台湾现代小说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以胡淑雯、黄丽群、徐誉诚的代表作为例
-黄文倩
《论语》内外的时空考论。杨 义
为历史而烦——《白鹿原》的乡土生命哲学及其叙事价值段建军
路遥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一梁向阳。丁亚琴
汉水流域三国戏中的曹故事与曹形象王建科
西周金文字体演变三例王帅
《水浒传》三写元宵节的叙事意义-林伟淑
论晚清幻想小说中的疾病意象一冯鸽
《总目》的历史图像构成分析——以“苏轼”为个案赖位政
二里头文化及其同时期陶器文字性符号研究--王晖 高 芳
“明清乐”在长崎的传播与变迁王维一
宋代士人古琴论述与“直溯三代”理想析探郭玲蚌一
文津阁《四库全书》复印件所载誊录生员信息黄明理
政治美学的两张面孔——论“翻身”叙事中文学与图像的互文性李跃力
情为何物——从“白石有格而无情”看《人间词话》所论之“情”许嘉玮
古文“字”字形义构建解析吕亚虎一
汉日并列结构顺序的制约因素雷桂林
小说研究的“内”与“外”——评小南一郎《唐代传奇小说论》李彦蛛一
隐匿的太伯:六朝吴地太伯庙考察何维刚
一蓦然回首卷首语小集一
东亚汉学回顾与展望发刊词-一连清吉
东亚汉学研究(创刊号)卷首语陈学超
东亚汉学研究(第2号)卷首语-戴华萱
东亚汉学研究(第3号)-卷首语-郑通涛
东亚汉学研究(第4号)卷首语逢增玉
东亚汉学研究(第5号)卷首语侍建国
东亚汉学研究(第6号)卷首语周彦文
东亚汉学研究(第7号)卷首语-黄淑贞
东亚汉学研究(第8号)卷首语连清吉
东亚汉学研究(第9号)卷首语李继凯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号)卷首语-贾三强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连清吉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一)段建军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二)连清吉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一)付兴林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二)曾守正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连清吉
东亚汉学研究(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号)卷首语”陈学超
一附 录一
附录一东亚汉学研究学会章程
附录二《东亚汉学研究》编委会
附录三东亚汉学研究学会历任理事会名单
附录四东亚汉学研究学会历届青年学者奖获奖名单
附录五东亚汉学研究学会会刊《东亚汉学研究》十年总目
跋:十年艰辛不寻常陈学超
中国现当代作家论书法文化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如果将“中国现当代作家”并不局限于“新文学”或“白话文学”范畴,且能够理解“作家与书家”通常具有的复合性身份或文化角色①,同时也能够将古今中外会通视代以来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常规”或“新国学”建构的“常态”,那么就会以学者的理性和宽容的心态面对文化史、文学史上的诸多纷争,摆脱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及机械化论文化观的束缚,从而将新旧人物和文学加以通观,继续拓展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空间,深入探讨传统文括书法文化的传承、创化与现当代作家的关联,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断。长期以来,无论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还是书法研究大都忽视了作家与书法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作家或文学的角度切人书法的探讨也较为浅表,而对现当代作家书法文化观的忽视则更加严重,在书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笔者认为理应对此有所纠正,对相关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本文即拟就中国现当代作家对书法文行的多方面思考和研究性贡行一些梳理,同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行初步的揭示和分析。一、现当代作家的书法美学观及价值观我们知道,对中代以来的文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康有为、梁启超,其诗文创作可谓相当宏富,书法创作也成绩显赫,此二子的文化创造和传奇人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话题。事实上,他们在书法理论方面的造诣也达到了很高的层次。如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堪称中国书学史上标志性的理论专著,体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书法理论的;梁启超的《书法指导》等著述对书法美学的初探饱含激情,诸多言论都颇为精彩并具有持久的理论魅力;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之一的诗人与书法家沈尹默,诗书同辉,其对书法技巧是“执笔五字法”的缜密探索,引起了世人对书法技底的高度重视,意义深远。至于郭沫若的古文字及其书法研究、林语堂的书法评述、于右任的草书研究、马叙伦的随笔《石屋余沈》、朱光潜的《艺文杂谈》、丰子恺的《艺术三昧》等,大都可以视为可圈可点的书论成果。其中亦多有对书法文化的美学值的认定(括对书法娱乐、消闲等审美因素的恰当肯定),以此对抗和消解20世纪不绝如缕的“书法死亡论”的负面影响。从西方美学角度研究rfl国书法的理论自觉起自蔡元培的“美育代”思想,宗白华、林语堂、朱光潜等人继之,而埋头考究书法技巧者却常常缺乏这种宏观的理论思考。所以有学者指出:“与传统的书史、书录、书评、书体等研究相比,书法美学崛起的第一个标志,即是强化书法研究的思辨性……书法美学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不从一个美学的立场对书行整体观照,书法家们还是懵懵懂懂地身处其中执迷不悟,书法也还是写字而不是视觉艺术形式。”①作家们从事诗文创作关注的是文本的美学特征,所形成的心理定式使然,其对书法也自然会抱有求美审美的心态。比如,作为一个“脚踏东西文化”的作家、学者,林语堂关注东西方审美文化,也善行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对话,他精通如何对外国人讲述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述外国文化,其中括书法文化。在他的心目中,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文化带有“文化原型”的意味,是“源文化”。在审美意识形成方面也是如此。他看重中国人几f年逐渐形成的“生活的艺术”,他赞赏“吾国与吾民”的关切幸福问题胜于物取问题的精神取向。他认为由此可以寻求精神的自足括从书画艺术中寻求精神补偿和审美乐趣。他的“中国心”使他丝毫没有文化虚无主义的文化自卑,对中国艺术精神推崇备至,而他的文化视野又使他能够欣赏不同的文化个性,从而试图寻求积极的跨文化对话与互补。他会通中两的通达和智慧使他乐于“与古为邻”,更容易具有诗意的古人和具有占意的书法。“{然,林语堂也喜欢接触西方文化,从语言到艺术,修养也相当深厚。如今学界已经公认林语堂足一个拥有眼光且修养深厚的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通才且努力于文化创造的大气磅礴的现代中国学者。从文学角度看他是一个成就显赫的作家,从书法思想史角度看,他也是现代书学丛林中的翘楚。尽管他本人的书造诣未必能够获得普遍承认,但他的书学思想却获得了相当普遍的推祟。如部《民国书法史》作者孙洵在评介“民国时期书法研究的发展”时说:“林语堂的研究,独领一代风骚。”且认定“他的论书观念颖”,认为林语堂的两本代表论著《中国人》和《苏东坡传》“比较深刻地涉及到书”。其实,林语堂_在《生活的岂术》和《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等著作中也都比较深刻地论及书法文化。综合来看,林语堂的书法美学思想多为人们称道,其中最主要的观点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