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肥力保育机理研究》一书不仅阐明了黑土有机培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数量、改善土壤有机质品质、提升黑土质量的肥力保育核心机制,揭示了有机培肥黑土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化学保护机制,探寻了减少致病真菌提高黑土地作物品质的有效施肥模式,评价了黑土肥力保育与土壤固碳的协同效应,更具有农业生产管理的实用性。本书的出版,对于有效保护黑土地、化肥减施增效、实现粮食生产安全、藏碳于土、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区黑土概况与黑土地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第一节 研究区气候特点
第二节 东北地区黑土的形成和区域分布
第三节 黑土地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第二章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物质含量与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第三节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及其团聚体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
第四节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及其团聚体腐殖物质光学性质的影响
第五节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及其团聚体腐殖物质热性质的影响
第六节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及其团聚体腐殖物质红外光谱与元素组成的影响
第三章 14C标记小麦秸秆在黑土中固定与转化及其与土壤团聚的动力学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添加小麦秸秆对黑土团聚体形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第三节 添加14C小麦秸秆对黑土残留14C及其团聚体中胡敏酸uC和富里酸14C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添加HC小麦秸秆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质转化的动态影响
第四章 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于多级团聚体结构的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秸秆还田对黑土及其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第三节 微团聚体对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
第四节 粉/黏粒矿物对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的化学保护作用
第五节 团聚体对秸秆还田土壤颗粒有机质的物理保护作用
第五章 玉米秸秆与黑土不同混合方式对腐殖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秸秆与黑土不同混合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第三节 秸秆与黑土不同混合方式对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六章 长期秸秆与化肥配施连续还田对黑土团聚体胡敏酸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秸秆与化肥配施对黑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第三节 秸秆与化肥配施对黑土及其团聚体中胡敏酸含量的影响
第四节 秸秆与化肥配施对黑土及其团聚体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七章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黑钙土微生物量与有机质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不同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腐殖物质光学性质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影响
第八章 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对黑土腐殖物质和黑碳的影响
第一节 黑碳及其与土壤腐殖质碳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对黑土有机碳及腐殖物质含量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对黑土胡敏酸分子结构的影响
第六节 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对黑土黑碳的影响
第九章 炭化和未炭化玉米秸秆应用对黑土团聚体及其密度组分中有机碳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炭化和未炭化玉米秸秆对黑土多级层次团聚体各组分比例的影响
第三节 炭化和未炭化玉米秸秆对黑土及其多级层次团聚体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第四节 未炭化玉米秸秆与炭化玉米秸秆应用效果的差异
第十章 施畜禽粪肥对黑土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施用畜禽粪肥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施用畜禽粪肥对黑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第十一章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及其腐殖物质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腐殖物质有机碳的影响
第十二章 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