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98 元
丛书名: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系列成果丛书
- 作者:杜晓帆
- 出版时间:2020/12/25
- ISBN:9787513050128
-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112
- 页码:1162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主要从价值、国际、实践与活用四个方面,展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探索。全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从器物到精神等均有涉及,并以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思考贯穿全书,形成主题鲜明且视角多元的论述,其中以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辨析和乡村遗产的思考最为深刻。本书可供文化遗产研究者、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作者自2001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2015年起又任职于复旦大学,多年来一直站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本书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对文化遗产的思考与经验分享,主要从价值、国际、实践、活用四个方面,展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探索。全书内容丰富,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际、从器物到精神等均有涉及,并以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思考贯穿全书,形成主题鲜明且视角多元的论述,其中以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辨析和乡村遗产的思考最为深刻。 本书作者是国内最早关注乡村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提出以“文化景观”作为中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依据的倡导人,近年来更积极提倡“乡村遗产”的概念,作者对乡村遗产保护的观察与思考希望可以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有所启迪。
在我国目前的学科体系中,文化遗产学还没有任何名分,未来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还常常遭到一些学者质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文化遗产似乎已经超越学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在,研究文化遗产的相关论著逐渐增多,不少高校开设了文化遗产学的课程,有的还设置了文化遗产学专业、文化遗产学系、文化遗产学院等。然而,关于文化遗产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目标,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
在过往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有意或无意地思考、解读文化遗产的价值,但真正把它作为自己研究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向,还是在2015年就职于复旦大学之后。回想五年来的教学和研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文化遗产的所有认知都与我的生活经历和工作实践有关系。所以,在此通过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简要回顾,梳理一下我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希望对读者更好地理解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有所帮助。
从1980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读书,至今已过了40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虽然各个时期的重心会有所变化,但都没有离开过文博行业。这40年大致可以分为入门、入行、入道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我逐步了解、认识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的过程。
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似乎文博行业内的一种共识。然而,没有核心价值的基础研究,没有科学合理的社会功能定位,这也只会成为“运动式”的保护利用,很难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要对文化遗产进行社会功能性分级分类,辨清遗产特征与性质,明确社会功能定位。要从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类型与层级出发,分析遗产当代功能所涉及的不同人群,区分社区、民族、地区、国家与国际等层级的遗产功能,分析遗产功能与管理、利用工作的相关
性,建立合理、可实施的管理与利用原则。这些认识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还需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本书收集了我20年来在不同场合和不同领域发表的文章与讲演稿34篇,由于时间跨度长、涉及的内容广,多少会显得繁杂而缺少逻辑。不过大多数文章是围绕着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这个主题,一些观点、认识还希望与同行继续探讨,因此愿意结集出版,接受大家的批评。感谢我的学生徐婉君、全轶先、王一飞、初松峰、刘邵远等同学的协助,才使这些零散的文章得以集结成册。
杜晓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特别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合作出版有《乡村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研究》《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4?隋唐》等著作,主编有《从历史走向未来-亚太地区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之路》《东亚纸质文物保护与传统造纸》等文集,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多篇。承担过多项UNESCO国际合作项目,并主持国家、省部委的多项科研课题。
价值篇
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辨析
价值哲学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认识和鉴别核心价值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关键
价值判断:活用文化遗产的前提
乡村遗产的愿景与困境
重新认知乡村遗产
情境视角下的乡村遗产价值阐释
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理念篇
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中国探索与文化自信
UNESCO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理念
《威尼斯宪章》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无形的根枝——文化多样性与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的亚洲实践与展望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
东亚文化圈及其文化遗产保护
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探析
寻找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点
名人故里与文化遗产保护
守住城市历史的“芯”
文化遗产阐释方法研究——以史前遗址为核心
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
遗产地旅游与社区发展
实践篇
国际背景下的文物保护科技动向
文化景观视野下的石窟寺保护
从高松冢古坟看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
东亚古代墓室壁画的保护与修复
东亚传统纸张保护项目的意义及中国实践
中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与课题
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扬州和济南为例
贵州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乡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活态遗产的村落文化景观
让文化遗产保护回归初心
素心若雪(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