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古代艺术中的说唱因素(先秦时期)、曲艺的孕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曲艺的形成(隋唐时期)、曲艺的繁荣(两宋时期)、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明时期)、古代曲艺向现代曲艺的转化(清代)、曲艺形式的不断丰富(民国时期)几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曲艺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曲艺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曲种和人物。本书自20世纪90年代初版以来广受关注,曾荣获中国图书奖,此次再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成为了解、研究中国曲艺史的经典著作。
说唱艺术——曲艺,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小说、戏曲的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也是我国文学 史、艺术史研究的一项不宜忽略的重要工作。 倪锺之同志撰写的这部《中国曲艺史》,就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我国说唱艺术发 展而有助于研究我国文艺史的著作。
对于我国说唱艺术的研究,远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就已经有一些学者因持有说唱艺术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对说唱艺术的态度相 互依赖的思想而从事了这项工作, 并取得了不少可观的成果。 但是,由于说唱艺术类型繁多,需要研讨的问题复杂,加之相关研究资料极其零散, 因而研究的成果每多局限于以某些品类的形式特征和存在条件为出发点的体制、渊源、流变及其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问题的探讨。 而有关说唱艺术总体的系统完整的概述,并阐明其艺术发展规律而形成体系的论著,则尚较缺乏。
倪锺之同志长时期以来即对说唱艺术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中国曲艺史究,同时还担任着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曲艺史、论的教学工作。 他循着前辈学者在说唱艺术研究方面探索出来的道路, 汲取其经验和优秀成果,历经多年的悉心钻研,并通过艺术教学的反复实践, 以所编讲义为基础,修订写成了这部比较全面系统,有着丰富资料和明确观点的说唱文艺史论著。
社会的发展乃是有规律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方式和对文艺功用要求的多样, 决定了说唱文艺的形式及其类型的繁复。 对此,著者从艺术发挥社会功能的条件出发进行研究,全书遂用七章篇幅,分别论述了我国说唱艺术的产生渊源和流变发展,叙述脉络是比较清晰的。 这里,除对我国古代艺术的说唱因素和说唱艺术的孕育、形成有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外,特别在论述近世说唱艺术的稳定、变化和向现代曲艺的转化时,既提出了个人见解,也对前行各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所选择地汲取利用, 从而增强了论证的科学性。
同时,书中对说唱艺术各类别体裁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发展,以及说唱艺术在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与作用等问题, 也做了适当的阐述。 但是,我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毕竟历史还不算长,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较多的还仅仅是停留在开始阶段,如对于作为中国曲艺史组成部分的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研究尚有 缺漏,还需要此后继续搜集资料,深入探讨再加以充实,使论述益趋完备。
总之,倪锺之同志写的这部《中国曲艺史》,是值得研究我国文 艺史和俗文学者参考的。 著者用力所在,既填补了我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研究的一部分空白,也开阔了我们对文艺研究的理解。 这无疑也为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德栋
1990 年 8 月于青岛旅次
倪锺之,我国著名曲艺理论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研究员等职。著有《中国曲艺史》、《中国相声史》、《中国当代曲艺史》、《曲艺民俗与民俗曲艺》、《倪钟之曲艺文选》、《刘文亨和他的相声艺术》(主编)、《张剑平和他的曲艺创作》(主编)、《中国曲艺通史》(与姜昆合编)、《中国民俗通志(演艺志)》、 《我与曲艺七十年》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