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时代”下的老年群体:特征、需求与赋能》围绕老龄化社会中新一代老年群体的特征、需求与赋能展开。
基于近年来心理学、社会学和公共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百岁时代”下的老年群体:特征、需求与赋能》开篇勾勒了老龄社会的宏观景象,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探讨了关于老年人的底层价值观的转变,并重点描述了老年群体在行为和心理上呈现的新的特征。在主体章节,我们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体等多个行为主体协同合作,以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交”和“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三个基本需求。
同时,《“百岁时代”下的老年群体:特征、需求与赋能》为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继续学习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提供了较为实际的建议与指导,帮助老年群体实现自我赋能。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人口老龄化)远远超出人口学的范畴,它将给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精神均带来重大影响。”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8年10月1日的国际老人节发起日指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及医疗水平的进步,人类的人均预期寿命得以不断增长;然而,世界人口出生率却在不断下滑。千禧年以来,在长寿与低出生率的共同作用下,世界老年人口的数量以每年高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人口总数的增速。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编纂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显示,目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约占9.1%。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事实上,老龄化问题并非专属于发达地区,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显露出“未富先老”的征兆,同时也面临着“未备先老”的挑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趋势中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冲击与挑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2.49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7.9%,约为全球老年人口的25%,即全世界有1/4的老年人口生活在中国。此外,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17年老龄人口增长首次突破1000万人,2018年和2019年的年增长也达800万人和945万人。深入探讨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不仅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也有助于应对这一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钱婧,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与组织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与管理心理学、脑认知与组织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决策。发表SSCI论文3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担任多个S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机构的通讯评审专家。带领团队长期关注本土企业发展,目前就高德、猎豹、方太、氪空间、大朴等企业开发的案例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等商业杂志及案例库。所著案例入选全国百优案例。
第一章 老龄化社会
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
二、世界人口老龄化概况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概况
四、老龄化社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第二章 百岁时代下的“新老年”群体
一、老年的定义:从历史到现实
二、老年观:从角色解脱到角色转换
三、老年期的自我概念与人格特征
四、“新老年”的特征与心理需求
五、世界范围内的“新老年”
第三章 健康老龄化
一、健康老龄化的三个维度
二、健康老龄化的行动策略
三、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老年健康管理
四、“医养结合”的创新实践
第四章 老年消费与老龄产业
一、老年消费的现状与特点
二、中国老龄产业基本框架
三、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局限与制约因素
四、国外老龄产业的发展经验
五、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老年社交与人际关系
一、老年社会交往的意义
二、老年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三、老年社交的关系调整与心理适应
四、老年社会交往的外部支持
第六章 老年学习与教育
一、继续学习和成长的意义
二、老年期的认知特点
三、老年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第七章 老年社会参与
一、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二、老年社会参与:概念与范畴
三、老年社会参与的理论基础
四、老年社会参与的价值与意义
五、老年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六、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