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精读《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周易精解》解惑诸多世间迷团。
一、《周易》的作者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古人把《易经》称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六艺之源,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钥匙,是一部既简易又深奥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一直披着神秘“占蓍”外衣,被一些易学家故弄玄虚,因此大众把《周易》当作一部难于读懂的天书。事实上《周易》的哲学思想是远古人类为适应自然环境长期思索的产物,因此《周易》是一部包含自然变化和人事变化规律的奇书,在古代一直是士人必修课程。
《周易》的作者、创作年代一直是从古至今争论的问题,据《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流传至今。《史记·日者列传》:“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史记·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郑玄注引杜子春云:《连山》,宓羲;《归藏》,黄帝。”《周易正义·论三代易名》又引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日《连山》,殷日《归藏》,周日《周易》。”《玉海》引《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日《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日《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日《周易》”《系辞下传》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以上多种说法的引证说明了《周易》成书在殷末周初,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一部汇聚了远古时代部落头领和有智慧的巫师们集体性著作,那时候的巫师们是一些脱离劳动生产的人,他们主持各种祭祀和占卜活动,不但为部落首领做各种事物的参谋,也为部落所有成员主持婚丧嫁娶、驱魔治病等等事物,被人们看作与神灵能沟通的人,他们为了维持人们的信任,时刻记录成功的占卜经验及长期研究各种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成了集天文、地理、数学、建筑、军事、文学、医学等各种知识于一身的智慧者。至于周文王编写卦爻辞,也没有确定的说法,但可能周文王也精通占卜,因为打败了殷朝建立了周朝,《周易》又成书于此时,所以将编写卦爻辞归功于文王,称为《周易》。因此《周易》成书也是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七种十篇,它们是《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东汉时,为了阅读的方便,郑玄把《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魏、晋时期,王弼把《彖传》、《象传》合在卦的下面,《文言传》拆和在乾、坤两卦之中。因此以后就没有了单独成篇的《彖传》、《象传》、《文言传》一、《周易》的内容简介《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名和爻辞,这部分内容称为《易经》古经,“易经”指的是事物发展演变的规律。《易经》深奥的哲理都是以卦象的象征意义来体现,“卦”即“挂”,就是观物取象的意思,“爻”就是变化的意思。古人在长期适应自然变化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观察到生活环境中的一切现象都体现着普遍的、相互对立的矛盾,比如:天地、男女、刚柔、黑白、昼夜、寒温、胜负等等,就把这些宇宙间复杂变化的事物分为阴、阳两大类性质的概念,阴性的事物符号为“一一”,阳性的事物符号为“一”,这两种代表阴、阳符号在《易经》里名称为“爻”。
易经六十四卦译释
一、乾卦
二、坤卦
三、屯卦
四、蒙卦
五、需卦
六、讼卦
七、师卦
八、比卦
九、小畜卦
十、履卦
十一、泰卦
十二、否卦
十三、同人卦
十四、大有卦
十五、谦卦
十六、豫卦
十七、随卦
十八、蛊卦
十九、临卦
二十、观卦
二十一、噬嗑卦
二十二、贲卦
二十三、剥卦
二十四、复卦
二十五、无妄卦
二十六、大畜卦
二十七、颐卦
二十八、大过卦
二十九、坎卦
三十、离卦
三十一、咸卦
三十二、恒卦
三十三、遁卦
三十四、大壮卦
三十五、晋卦
三十六、明夷卦
三十七、家人卦
三十八、睽卦
三十九、蹇卦
四十、解卦
四十一、损卦
四十二、益卦
四十三、央卦
四十四、姤卦
四十五、萃卦
四十六、升卦
四十七、困卦
四十八、井卦
四十九、革卦
五十、鼎卦
……
系辞(上)
系辞(下)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